正文 第32章 秘魯奇圖(1 / 3)

秘魯南部一片荒涼的平原,有古人留下的奇異圖形,這片遼闊的原野上,卵石砌成的線條縱橫其間,勾出巨大的鳥獸和幾何圖形,好像是巨人手指勾畫出來似的。在平地上望過去根本看不出什麼圖形,隻有從空中俯視才看得見。然而,納斯卡印第安人竟於1500年前,遠在人類能夠飛翔騰空以前,就把這樣大幅的圖形砌在荒涼不毛的地方。這些圖形的意義是什麼?砌出來準備給什麼人欣賞?

一、考古學的難解之謎

考古學上難解之謎很多。其中一個是在納斯卡地區幹旱平原上的圖形。該地介於秘魯南部太平洋海岸與安第斯山脈丘陵地帶之間。那些由許多奇怪線條組成,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巨大鳥獸及幾何圖形,看似出自巨人手筆。

這些巨大的圖形,隻能從1000多英尺高空才看得見全貌,因而令人覺得更加神秘。有人自然會想到這些圖形必是來曆不明的外星球人所作,認為外星球人在幾千年前到過地球,還與哥倫布以前的人類有過接觸。但是沒有什麼可靠的證據。除非撇開事實不理,否則無法想象出具有更高智慧的外星球人,曾在遠古時代以光速在太空飛行,更難想象秘魯這片不毛之地,在千百年前曾經是太空船升降的宇宙港。

納斯卡的圖形用不著這些離奇的想法就已夠引人幻想了。規模之巨大與設計之奇異,再加上這些圖形砌在杳無人煙的荒野中,簡直好像是一本科學幻想小說裏的東西。海上吹來的盛行風,從亨波達海流的冷水上帶來的水分少之又少。也許已有10000年,幾乎完全沒有下過雨。在正常情況下,該地區所處的緯度應有生長茂盛的熱帶植物。此外秘魯南部那些寸草不生的山坡,侵蝕的狀況也與太空船測出的火星情形相似,而且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曾經派遣專家研究這個地區,作為火星上有無生命的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這一片平原特別幹燥,因此古代納斯卡人那些奇異圖形曆時最少1500年仍然完整,假如在正常的氣候下,這些圖形未必能保存到現在。圖形的線條實際上是兩條平行排列的卵石,卵石含有鐵質及氧化鐵。千百年來雨水太少,所以卵石未因衝刷而零亂。

早在16世紀中葉,西班牙籍年代史作者謝薩·達萊昂,曾對“納斯卡鄰近沙漠一些地區的奇怪記號”發生興趣,但是直到1941年,這些怪東西才引起科學上的重視。第一位研究這些奇異圖形的是個美國人,來自長島大學的保羅·科索克博士。他從空中細察過這片枯幹的平原,自稱發現了“世界最大的天文學書籍”。

他的研究工作後來由德國的數學家及天文學家瑪麗亞·內切繼續展開。她現年70餘歲,研究秘魯的沙漠30多年,曾在荒原上縱橫往來,認出數百個三角形、四角形或梯形的“跑道”,交織排列的直線,有時彼此平行,有時呈之字形或呈星狀。她還發現很多又長又寬的條紋橫貫其間,有像道路似的,有像方格、圓圈、螺紋等形狀的,大小不一,更有一百多個巨大的鳥獸及植物圖形,至今仍然清晰可見。

納斯卡圖形的特點中,以圖形之巨大為最奇。圖形分布在遼闊的平坦地區上,或是連續不斷地直貫一個狹長的高地,或是穿越幹涸河床環繞著的“陸島”間的深溝。這些圖形占地的總麵積大約有200平方公裏。

每砌一條線條,勢必要搬運幾噸重的小石頭。位置的決定必須依照精心計算的設計圖進行,才能複製原來的圖樣,好像在巨幅油畫帆布上作畫一樣。瑪麗亞·內切推想,圖樣必定事先畫在約6平方英尺的地麵上,因為她在最大的幾幅圖形附近發現了這種地麵設計小圖。

她認為納斯卡人用設計圖作模型,先把模型分成若幹部分,然後依比例把各部分複製在地麵上。這個方法能使他們砌出巨大的圖形,而在製作過程中不需要觀察圖形的全貌。據說瑪麗亞·內切從這些圖形中,也測出納斯卡人所使用的長度單位。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說法提出來。最近提出的一種說法,如無兩位擁護者出麵支持,絕對像納斯卡科學幻想小說裏的故事。這兩位擁護者朱利安·諾特及吉姆·伍德曼,都是美國佛羅裏達州國際珊瑚礁探測人協會的會員。他們的論說主要依據一件納斯卡的彩陶器。照他們解釋,這件陶器上繪有一艘飛艇。他們兩人和協會的另外幾位會員,均確信納斯卡人創作如此巨大的圖形時,若不能從空中觀看全景,在技術上可能辦不到。那麼納斯卡人就可能利用一種輕於空氣的航空工具從空中觀看全景。製造這種工具的材料:編繩和織造氣囊用的纖維、編籃用的蘆葦,當時都可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