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智斷雞蛋案
包拯30歲當了開封府尹。推薦他來京的,是當朝太師王延齡。包拯雖是他推薦的,但是他對包拯的人品、才智究竟怎樣,還了解得不那麼清楚,總想找個機會好好試試包拯的才能。
這天一大早,老太師剛剛起身,洗漱完畢,要仆人端上早點——三個五香蛋。他剛吃完一個雞蛋,忽聽家人稟報:“新府尹包拯來拜。”
王延齡一麵吩咐快請,一麵腦子轉開了:我何不借此機會當麵試試他呢?於是,王延齡端起蛋碗對丫鬟說:“秋菊,你把這兩隻五香蛋吃了,任何人追問,不管怎樣哄騙、威脅,你都不要說是你吃的,明白嗎?凡事有我做主,事後再賞你。”
秋菊聽了一愣,可既然是老太師的吩咐又不敢拒絕,隻得照吃了。
王延齡看她吃了,就走出內室,到了中堂,見到包拯後寒暄了幾句後,便說:“舍下剛發生一樁不體麵的事,想請包大人協助辦理一下。”
包拯說:“太師不必客氣,有事隻管吩咐,下官一定照辦。”
王延齡起身領著包拯走到內室,指著空碗說:“每天早上,我用三隻五香蛋當早點。今日,剛吃了一隻,因鬧肚子,上廁所一趟,回來時那剩下的兩隻蛋竟不見了。這件事情雖小,不過太師府裏怎麼能容忍有這樣手腳不幹淨的人?”
包拯點點頭,問道:“時間多長?”
“不長。半頓飯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家裏有沒有外人來了又走的?”
“沒有。”
“老太師問了家裏眾人嗎?”
“本人問了,他們都說未見到。你說奇怪不奇怪?”
包拯思索片刻說:“太師,隻要信得過,我立即判明此案。”
包拯走出內室,來到中堂,吩咐說:“現在太師府裏大小眾人,全部集中,一廂站立。”這些家人雖然站立一旁,並不把新府尹放在眼裏。包拯一見火了,桌子一拍,喝道:“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今日我來辦案,眾人不得怠慢,免得皮肉吃苦。誰偷吃了太師的兩隻五香蛋,快說!”
眾人一驚,頓時老實了。可是包拯連問三次,這些家人仍悶聲不響,秋菊也像無事一樣。王延齡在一旁睜大眼睛,裝著急於要把此事弄明白的樣子,眼看眾人一言不發,故意說:“包大人,既然他們不說,你就用刑吧!”
包拯把手一擺說:“不。偷蛋的,你不招認,我自有辦法。來人啊,給我端碗清水和一隻空盤子來。”隨從答應著去辦了。
王延齡看到這裏,心裏樂了,包拯果然名不虛傳,審理案子能夠動腦子,不屈打成招。
不一會兒,隨從把一碗水和一隻盤子拿來了。包拯叫隨從把盤子放在屋中間。然後說:“每人喝口水,在嘴裏漱一漱後吐到盤子裏,不準把水咽下肚。”
頭一個人喝口水,漱漱吐到盤子裏。第二個人也如此做。輪到第三人,正是秋菊,她拒絕喝水漱嘴,包拯離了座位,指著她說:“雞蛋就是你偷吃的!”
秋菊頓時臉紅到脖子根,低頭搓弄著衣角。王延齡忙說:“包大人,你斷定是她偷吃的,道理何在呢?”
於是,包拯解析一番,一席話說得太師點頭稱是。
接著,包拯嚴肅地說:“秋菊隻是被人捉弄,主犯不是她。”
王延齡一驚,想不到包拯這麼年輕,遇事想得這麼周全,便故意問他:“包大人,那主使她的人又是誰呢?”
包拯看著王延齡,認真地說:“此人就是太——師——你。”
王延齡笑著連連點頭,轉臉對眾人說:“這事正是我要秋菊做的,為的是試試包大人怎樣斷案。包大人料事如神,真是有才有智。你們回去,各幹各的吧。”
為什麼包公斷定是秋菊偷吃的呢?
剛吃過雞蛋,一定有蛋黃渣塞在牙縫裏,用清水漱嘴再吐出來,根據水裏有無蛋黃渣來判斷,秋菊不敢漱嘴,那一定是她偷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