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十分鍾左右,我們便登上了最上麵的那個山洞。這個山洞前麵有一個大平台,雜草布滿了殘破地板的縫隙。我們來到洞口前,用手電朝裏麵朝去,隻見這個山洞約有一百來平方米大小。洞穴比較周正,是天然的,但是四壁和地麵明顯經過人工的修整。
山洞裏散落著不少木棒、石塊,似乎這裏在遠古是一個重要的活動場所。四周的石壁有不少岩刻,岩刻的主題莊嚴而肅穆,跟上一個聚居點山洞裏差不多,分別為祭祀天、地、山、星辰等主題。順著石刻看去,在山洞最裏麵的牆壁靠右一點的位置上赫然有個不知通向什麼地方的洞。
艾特說:“方先生,你看那些毒蟲會不會是從這個洞中鑽出來的?”
我說:“到目前為止,這個山洞沒有發現任何有關毒蟲的蹤跡,我想可能不是。”
我們慢慢靠近裏麵的山洞,順著手電的光,我們發現這個山洞上部逐漸收窄,而下部則略為寬敞。一級級石階向下通向無底的黑暗裏。
艾特說道:“據我觀察,這個山洞實際上是道山體裂隙,後來被人們在下麵鑿了階梯。從每個聚居點最高的上洞看,這種最高的山洞是部落主要的洞內祭祀場所。這黑風穀裏的聚居點有規模較大的石柱和廣場,很有可能是祭祀部落的核心所在,不知道這裏會不會通向祭祀部落的祖廟呢?”
我說:“很有可能,咱們要不要先進去看看?”
艾特說:“好的,走吧。”
因為全身遮蓋得嚴嚴實實,感覺不到是否有氣流流通。進洞後,艾特便打著了火機,隻見火機火苗旺盛,而且微微向外飄動,說明山洞氧氣充足,而且有流動的空氣從裏麵吹出來。艾特在前,我在後,沿著階梯一步一步往下走,這條裂隙隧道除了腳下的階梯,沒有任何人工的裝飾和雕刻。隧道時寬時窄,在這有點壓抑的空間裏走向未知的黑暗令我的心裏略感恐懼。
我們走了五六分鍾,腳下的規則階梯突然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簡陋的斜坡。想必是遠古時期人力匱乏的原因。在遠古,人力不足,又沒有什麼先進的工具,修鑿這麼長的階梯,已經會耗費大量的工時了。而把裂隙底部平整成斜坡則要省事得多。又走了一會,除了隧道微微拐了幾個彎外,似乎仍然看不到盡頭。
艾特說:“不走了,這裏麵應該沒有毒蟲,我們先回去吧,等明天再來走這條隧道。”
十來分鍾後,我們回到祭祀山洞之後,我和艾特在洞裏地板上各自向下挖掘,發現這裏的石板下麵並沒有出現那詭異的黑藤。看來在這裏宿營要安全一點。艾特顯然比較高興,用對講機通知其他人把物品都一起帶上來宿營。
找到了宿營地,艾特如釋重負,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繼續考察任務了。我遞了根煙給艾特,我倆解開蒙在臉上的圍巾開始抽煙。艾特說:“方先生,完成一件事情後抽支煙可真是很好的享受,就像在冷天裏喝上一杯熱咖啡。”
我說:“那你可以稱呼這種煙為事後煙!”艾特的中文非常棒,對中國曆史也很了解,可以說是博古通今,但是居然沒聽過“事後煙”這種現代人發明的不入流的詞語。
艾特認真地說:“謝謝方先生,我又學到一個新名詞,事後煙,我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