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走著,非常的無聊,可惜潘胖不在這裏,不然就有意思多了。剛下隧道不久,大家就覺得隧道裏溫度不低,便把防寒登山服都打進了背包,可是即使是這樣,隨著我們不斷往前走,隧道裏的空氣變得越來越熱,六人都是不住的出汗。如果一直這樣大量地損失身體的水分,我們所帶的水能堅持多久就是一個問題。
艾特在前麵提醒到:“大家注意控製飲水,我們得節約著點喝!”
艾特的提醒很及時,有艾特教授當隊長,稍稍令我安心了一點,雖然我不知道他的底細。隻是這無底的隧道前麵隻是黑暗,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走到終點。我甚至懷疑這裏到底是不是通向祭祀部落的祖廟,但是我又沒有勇氣去當麵提出對艾特教授的質疑。
半個小時過後,前麵又傳來了艾特的聲音:“大家注意,前麵有出口!”
這個消息無疑是整隊伍的興奮劑,在沉悶的隧道裏走了一個小時左右,無論這個出口是通向什麼地方,大家心裏都覺得隻要走完隧道就能鬆口氣了。
六人走出隧道後,無不被眼前的景觀震懾住了。雖然沒有拿出強光燈,但我們依舊能夠知道這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天然地下空間。一個“Y”型的懸崖把整個地下空間的地麵分成了三個平台,我們所在的出口就在其中一個平台。之所以能看見輪廓,是因為“Y”型懸崖的下方微微泛著奇異的紅黃色的光芒。這裏的空氣依舊非常熱。
我們拿出強光燈照射出去,隻見我們所在的平台,離出口不遠處的地方有一尊巨大的石頭雕像,這雕像似乎雕刻的是一隻長得像獅子的動物,但是身上長滿鱗片,四肢傲立,頭部高高昂起,嘴部微張,露出尖利的牙齒,雕刻得非常傳神。在這巨大的雕像前麵,地上散落著許多像是牛羊的骨骸,像是在向這個塑像獻祭。
在石頭雕像的旁邊,隻見我們所在的平台和第二個平台有一座石橋相連接,而橋下麵就是泛著紅黃色微光的隔斷空間。遠遠望去第三個平台似乎也有一尊一樣的大型雕像,並和第二個平台有石橋相連,但是同樣有雕像的第三個平台和我們所在的平台卻是沒有任何連接。
我們六人慢慢走到橋邊,隻覺得陣陣熱浪撲麵而來。大家向下一看,原來那泛著微光的東西不是別的,正是緩慢流動、熾熱滾燙的岩漿。隻見流動的岩漿裏還不時地噴出小股的熔岩浪花。真是沒有想到,古人會到這種地方來活動。
我們細看這石橋,橋麵似乎是天然形成的,而欄杆則是人工雕刻的石質欄杆。這幾千年的時間過去了,誰也不知道這橋還能不能通行行人,如果掉下橋去,可真是連灰都剩不下了。
艾特教授邁了一隻腳到石橋上,用勁蹬了兩下,似乎還能承受人的體重。艾特說道:“這個橋似乎還能用,為了保險起見,大家一個通過之後,再上第二個人,保證通過的時候橋上隻有一個人。”
說完艾特教授便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其實這橋不到四米的長度。如果助跑一下,應該就可以從這邊跳到那邊去,隻是這橋下就是岩漿,跳的時候產生的心理壓力太大,會導致風險放大。比如說,假如你在平地放置一塊十厘米寬的厚鋼板,要一個人在上麵走十米遠而不落地,他很容易做到。但你要是把這塊鋼板架到萬丈深淵的上麵,那要走過去則是非常困難的。
艾特之後,秦偉、章強、古斯塔夫都先後走過了石橋,終於輪到我了,我慢慢踩上橋麵,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著,正走到三分之一的時候,腳下的石橋居然發出“喀嚓”地一聲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