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二十幾歲,重塑自己命運的人生經驗(1 / 3)

二十幾歲的人仿佛一張白紙,這就意味著你沒有任何曆史的包袱。出身貧窮也好、富貴也罷,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最大的資本就是有資格改變自己的人生,掌控自己的命運。你要明白,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要有長遠的眼光和目標才能讓它更有意義,要努力讓明天的你比今天更強,但是也別讓不切實際的幻想毀了自己的未來。二十幾歲的你,要勇敢、獨立、敢於夢想,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人生是你自己的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從小被灌輸的思想不是“追求本我”,而是“做公認的第一”。我們不是按照自己的選擇去走自己的人生路,而是在家長、老師、社會潮流的驅動下被動地接受已定格的軌跡。我們走的是別人的路,實現的是別人的夢想,然後,我們又自然地把自己的理想寄托給下一代。於是,循環開始。我們似乎隻能永遠在原地畫圈,也許這個圈在不斷地擴展其廣度,但絕不會擴展到空間,永遠隻是一個平麵,我們似乎永遠無法突破這個已定的界限。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孩。然而不久,女孩染上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對女孩說,船長有一隻天堂鳥。女孩被船長太太對這隻鳥的描述迷住了,很想親眼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女孩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

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生並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隻顧拉著她一道去看那隻美麗的小鳥。奇跡發生了,女孩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女孩的病便痊愈了。女孩長大後,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最後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茜爾瑪·拉格勒芙。

命運一直隱藏在我們的思想裏。許多人走不出人生不同階段或大或小的陰影,並非因為他們的個人條件比別人差,而是因為他們既沒有想到要走出陰影,也沒有耐心慢慢地找準一個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現新的天地。二十幾歲的你,請記住,你的人生不應該有任何束縛和限製,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做生活的強者。

一個學生去拜見一位事業有成的老者,在閑聊中談起了命運。學生問:“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命運?”

“當然有啊。”

“命運究竟是怎麼回事?既然是命中注定,那奮鬥又有什麼用?”

老者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隻是笑著抓起他的左手,說:“不妨先看看你的手相,給你算算命。”老者給學生講了生命線、愛情線、事業線等方麵的話之後,突然對學生說:“把手伸好,照我的樣子做一個動作。”他的動作就是舉起左手,慢慢地而且越來越緊地握起拳頭。

末了,他問:“握緊了沒有?”學生有些迷惑,答道:“握緊啦。”老者又問:“那些命運線在哪裏?”學生機械地回答:“在我的手裏呀。”老者再追問:“請問,命運在哪裏?”學生恍然大悟:“命運在自己的手裏。”老者很平靜地說:“不管別人怎麼說,不管算命先生如何算,記住,命運在自己的手裏,而不在別人的嘴裏。”

很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沒有認識到人生是自己的,別人不能幫他去規劃,不能幫他走過去。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你的人生可以活得有張力、有質感、精彩、美麗,也可以活得乏味、平淡。到底要擁有何種人生,由你自己來選擇。

著名作家蕭乾自幼沒有父親,生活艱辛,從小就開始為自己的事情作決定。他十幾歲的時候,做家長的三堂兄要他輟學去當郵遞員,他堅決不從,最後不惜與家庭決裂,仍堅持走自己的路。他後來感慨地說,他的一生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如果自己的什麼事都由家裏決定,他很可能隻是一個郵遞員。

無獨有偶,Google的創始人賽吉·布林和拉裏·佩奇在一次電視訪問中也同樣流露出自己做主的重要性。當記者問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於哪一所學校時,他們並沒有回答斯坦福大學或密歇根大學。他們的回答很出人意料,是蒙台梭利小學。

他們說,在蒙台梭利小學的教育環境下,他們不斷被告誡要“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這樣的教育方式賦予了他們鼓勵嚐試、積極主動、自我做主的習慣,為將來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李開複在致中國學生的一封信中曾經這麼說過:“很多學生在‘開複學生網’上問我:‘我該怎麼走,我的未來該怎麼辦?隻有您能幫助我並告訴我該怎麼選擇。’這種思想是很消極的,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決定你的人生。我希望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夠積極地麵對人生,學會自己作決定。”

二十多歲的你要明白,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不是生下來就取得了成功,他們都是經曆了各種磨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有一天,你的父母會老去,你不可能總在父母的羽翼保護下生存,你必須要學會自己拿主意,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

人生中,經常會受到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會對你的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隻有你自己才能決定。

每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前途都是光明的,輝煌的未來等著你去創造。擁有自己的理想,給自己的未來一個希望,二十幾歲的你,真的有資本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不要竭力和別人競爭

在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大多是在“競爭”的教育下長大的,因此骨子裏就有一種跟別人競爭的意識,有時候甚至不擇手段,這樣是非常不好的。雖說生命的全部意義就是永不停歇地你追我趕,但是不要隻想著竭力去和別人競爭,你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自己強。對於成功,真正的標準隻有一個,那就是我們自己。成功的定義也隻有一個,就是超越自己。正如笛卡兒所說,除了征服自己,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並無其他使命。

猴子發現老虎向山上走去,心想,山上一定有鮮美的桃子,否則,老虎就不會離開家園,不辭辛苦地向山上爬。

猴子抄近路,飛一般搶在老虎前麵。翻過一座山後,果然,一片桃林出現在眼前。猴子怕老虎跟上來與它爭桃子吃,趕快爬上樹把桃子全部搖落下來,藏在草叢中。

隨後,猴子躲在一旁的大樹後麵,偷偷觀察著老虎的行動,而老虎從這裏經過時仍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猴子心中又暗暗嘀咕起來:前麵一定有更大的桃林,否則,老虎還會繼續前行嗎?

猴子又抄近路搶在老虎前麵。果然,有一片更大更好的桃林出現在它的眼前。它趕快搖落了樹上的桃子,藏在草叢中。

老虎仍然一步步向前走著。在一個四周極開闊的山頭上,老虎停下來。它四下張望,山上山下所有動物的活動盡收眼底。它選準自己要獵取的目標,飛一般地撲了下去……

這時,躲在不遠處偷看的猴子才明白,原來,老虎所要尋找的並不是桃子。猴子趕快順著原路往回跑。可是,藏在草叢中的桃子有的被蟲子糟蹋得不成樣子,有的被別的動物搬走了,還有的已被雨水泡爛了。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大家實在不該把精力浪費在無謂的競爭中,那樣,反而會使自己失去一些原本可能得到的東西。有位智者告誡他的弟子們,要有心胸,要有遠大的眼光與誌向,不要爭一時的長短,他說:“老鷹有時會比雞飛得還低。”

莊子曾講過一個與此有關的故事。一般來講,釣小魚蝦的人,喜歡扛著釣竿,跟著感覺東奔西走,或是池邊、或是河邊、或是湖邊,鬧得歡樂,天天小有所得。但是某公子卻有大誌向,他選擇在海邊釣魚,他的釣鉤像大鐵錨,釣繩像水桶一樣粗。無論風吹雨打,長年累月他都坐在海邊的山上垂釣,別人都覺得這個人怪。

十年過去了,公子終於釣到一條大魚。他把魚弄上岸,分割開來,使周圍的人都能品嚐到鮮美的魚肉。

這個寓言講的就是不爭一時之長短的道理。要想有大收獲,必須付出長時間的努力與等待。不爭一時之長短還有一層意思是,真的不和假的爭,形勢不利時要善於退讓。

有時候,不和別人競爭,也意味著你要對別人寬容,放過別人一馬。為自己的生命鬆一鬆發條,你會發現人生更美好。

一天,聽說一位久未謀麵的老友來訪,主人喜出望外,買了許多材料,準備好好款待客人。烹製菜肴時,忽然發現醬油沒了,急忙喚兒子去買。“爸爸,你放心!一切都包在我身上!”兒子拍拍胸脯走了。

二十分鍾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一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是杳無蹤跡,客人已經到了,主人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最後,主人終於按捺不住了,出門去尋找兒子。他焦急地向街口奔去,找了一遍沒有,從另外一條路返回,卻忽然發現兒子正站在一座橋的中央,和另外一個孩子對峙著,誰也不讓誰,兒子的手中正拎著一瓶醬油。

主人十分生氣,上去對著兒子大喊:“你還愣在這裏幹什麼?知不知道家裏正等著你的醬油啊?”兒子動也不動,嘴上說著:“爸爸,我買好了醬油,正要趕回家,沒想到在橋上碰到了他。他擋住了我的去路,說什麼都不讓我過橋!”兒子的口氣中雖有委屈,但更理直氣壯。

主人也被激怒了,“喂!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講理呢?居然擋住我兒子的路,趕快讓開。”

“奇怪,不知道是誰擋住了誰的去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咱們本來就該誰也不犯誰的。明明是你兒子擋住了我的路,我礙著你們什麼了?”那個孩子也毫不示弱地搶白著。

氣急敗壞的主人一怒之下對兒子嚷道:“醬油你先帶回去,待會兒過來替我!”說完,自己一個箭步衝上了橋麵,一老一小正經八百地站在那裏僵持起來。

誰知道,這個孩子正是老友的兒子。結果可想而知,客人感覺很不舒服,主人也感覺很不舒服。這一場不愉快的見麵,全因為橋上毫無意義的對峙。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一點微不足道的蠅頭小利而互不相讓、惡語攻擊,甚至大打出手,使事情發展到不歡而散甚至無法挽回的地步。這種和別人竭力競爭的行為有意義嗎?值得嗎?

在有限的資源麵前,我們都不得不麵對各種各樣的競爭,但你必須分清什麼是“無謂的競爭”,也不要跟別人“竭力地競爭”。畢竟,你的目的是得到資源,而不是競爭。

所以,二十幾歲的你要明白,不必時時競爭,也不必事事競爭,把眼光放長遠,才能有更大的收獲。二十幾歲的你也要明白,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這樣,生活才能更輕鬆、更精彩。

明天的你要比今天更強

二十多歲的你有時候會覺得看不到未來,不知道明天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但是,不管怎樣,你都要牢牢記住,明天的你一定要比今天更強,這樣才能保證你成為一個成功者。如果你還沒有在心中樹立這樣的信念,首先就是因為你內心仍有恐懼,仍有不自信的成分。

人的意識中潛藏著不少恐懼,有的是因自己的怯懦而產生,有的是外力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所帶來的陰影,但如果我們不敢麵對它,而隻想處處躲避它,那麼我們終會被它擊敗。

一個人要想獲得足夠的勇氣去完成某一件事情,除了需要自身的意誌力和堅定的信念外,還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它。當然,在一件事情上顯得很勇敢還不能稱為有勇氣,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慢慢培養,在生活中逐漸鍛煉之後變成一種屬於自己的意誌品質,這才能夠說你擁有了勇氣。

羅慕洛是個善於演講的人,但由於身材矮小,他在公眾活動中常常遭到嘲笑,甚至受到歧視。

有一次,羅慕洛參加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他是最後一個上台的。當他走上主席台時,卻發現前麵的桌子幾乎比自己的頭頂還高。原來,組委會有位同學本來和他一同參加了初選,卻被口才出眾的他淘汰了下來,同學懷恨在心,故意準備了一張高桌子。

台下哄笑聲一片,顯然,羅慕洛還沒開始演講,便輸了別人一頭。誰知,就在哄笑聲中,隻見羅慕洛轉身走向主席台的一角,扛了一把梯子過來,然後踏著梯子爬上了桌子。

台下頓時鴉雀無聲,老師和同學們都瞪大了眼睛。羅慕洛站在桌子上,口若懸河地講起來。他卓然傲立的姿態和精彩的演講震動了所有的人,台下發出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後來,羅慕洛憑借自己在演講和思辨等方麵的超群能力,成為菲律賓的外長,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國際政治舞台上。

我們往往把失敗歸咎於自身的缺陷,其實,缺陷可以用智慧來彌補。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把梯子可以幫助你,隻要找到它,你就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我們要記住,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打敗別人,贏得第一,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學會尊重自己,能不能發現你自己的價值在哪裏。每個人在乎的應該是能否做自己,將來的自己會不會比現在的自己更強。

海洋動物園裏有一條重達八千六百公斤的大鯨魚,能夠躍出水麵六點六米,還能向遊客們表演各種雜技。麵對這條創造奇跡的鯨魚,遊客們紛紛向訓練師請教訓練秘訣。

原來,最初開始訓練時,他們先把繩子放在水麵下,使鯨魚不得不從繩子上方通過,每通過一次,鯨魚就能得到獎勵。這種訓練好像遊戲,鯨魚很喜歡。

漸漸地,訓練師把繩子提高,隻不過每次提起的幅度都很小,大約隻有兩厘米,這樣鯨魚不需花費太大的力氣就能越過去,獲得獎勵。而時常受獎的鯨魚,便很樂意接受下一次的訓練。

隨著時間的推移,鯨魚躍過的高度逐漸上升,最終竟然達到了六點六米。

可以說,正是每次微不足道的兩厘米的進步,最終成就了令人驚歎的“六點六米之躍”。而一條原本普通的鯨魚,也因此躍過龍門成為明星。

每天進步一點點,聽起來好像沒有衝天的氣魄,沒有誘人的碩果,沒有浩大的聲勢,可仔細琢磨一下,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是在默默地創造一個意想不到的奇跡,就是在不動聲色中醞釀一個真實感人的神話。二十多歲的你,人生中有無限的可能,隻要明天的你比今天強,那你一定會成為一個成功者。

要有長遠的眼光和目標

二十多歲的人,由於人生閱曆和經驗很少,對人生往往沒有深入的思考,也沒有長遠的規劃。他們常局限於眼前的事情和利益,缺乏長遠的眼光。沒有長遠的眼光就容易急功近利,很難做成大事情。

我們都知道陳勝、吳廣的故事。他們原是一介布衣,幫人傭耕,後來被點去當兵,他們不願安於現狀,於是奮起反抗。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陳勝自立為王,吳廣也成為將軍。雖然他們最終沒有建立一個新的朝代,但兩人的名字卻因為他們是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而得以流傳千古。

他們之所以當王的當王,當將軍的當將軍,內在的動力是什麼?就是他們的鴻鵠之誌。

你的起點可以平凡,但誌向不可以平凡。樹立一種遠大的誌向並堅決付諸行動,是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為偉人的不二法則。“做第一等人,幹第一等事,說第一等話,抱第一等識。”二十幾歲的你,正值青春年華,沒有什麼不可以,你的腳步總是能夠到達你看到的地方。滄海可填山可移,男兒誌氣當如斯,讓自己看得更遠一些吧。

有句話說得好:“你能看多遠,便能走多遠。”事業的成長,需要規劃經營,一個人的成長,也需要規劃經營。會規劃、會經營的人在社會中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人的目光要放得長遠一些,否則,隻會以失敗告終,永遠都會是一個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