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在這個局裏所承諾的利益,即答應給楚懷王的好處,從來沒有實現過,隻是引他上鉤的誘餌。而楚懷王利欲熏心、頭腦簡單,連上了兩次當。這就是空手套白狼、無中生有的布局之道。它利用的是人性貪婪的弱點,從而使他們上當受騙,滿足自己的利益。當然要將這個計謀玩得得心應手,並不是很容易,它需要機智與智謀,一旦失手,其下場就是一個“慘”字,因此,空手套白狼,玩的就是心跳。
要善於用人
人才就是權力,即便沒有武力,沒有財力,但隻要身邊人才彙集,什麼都會逐漸得到,包括權力。
漢武帝初即位時還很年輕,當時的朝政大權控製在竇太後手中,但是漢武帝仍想辦法籠絡人才。他曾經頒布命令,讓各地舉薦人才,於是,公孫弘、莊助以及許多有名的儒生同時進入京城,其中就有董仲舒。
董仲舒是當時的奇才,少時讀《春秋》,頗有心得,漢景帝時已列名為博士,為學子們講書,出口成章,滔滔不絕,遠近學子都奉他為老師。他的一篇詳論天人感應道理的文章被漢武帝看到,漢武帝擊節稱賞,歎為奇文。後來漢武帝詢問儒生們治國良策,董仲舒施展平生所學,壓倒群儒,獨得漢武帝寵幸。
就這樣,漢武帝不斷發現和破格使用人才,先後起用了一批人才。其中被司馬遷譽為”為人多大略,智足以當世取舍”的韓安國,被漢武帝委任為北地都尉,後又被任為大司農,竇太後死後,升為副丞相。漢朝有著名的漢賦,提到漢賦就不能不提司馬相如,但司馬相如也不是隻能寫漢賦。漢武帝用其所長,在建元年間從四川把他請到京城做郎官,從事審核和潤色政府重要文告的工作。建元六年,又讓他以天子使節的名義出使西南夷,撫慰那裏的少數民族。唐蒙、莊助很有謀略,且外交能力過人,漢武帝就讓他們出使夜郎和東甌,他們兩人不負王命,終於在建元時期降服了夜郎和東甌。
建元六年,竇太後病死,漢武帝擺脫了束縛,他終於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治理國家。於是,他罷免了竇太後安插在朝廷裏的所有黨羽親信,重新任命曾經協助他革新的舅父田玢為丞相,把韓安國提拔為禦史大夫。後來漢武帝又連續幾次要求各地推舉孝廉、賢良、方正、茂材。他下詔書表示要將這些有“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破格任為“將相”或出使他國。
當時有個吳人名叫朱買臣,性好讀書,因此沒有多餘的家財,40多歲還是一個落迫儒生,連妻子都養不起,隻得入山砍柴換錢度日。後來妻子不堪忍受貧窮,棄他而去。朱買臣仍操舊業,邊讀書,邊賣柴。直到他將近50歲時,始有機會入京。到長安後,朱買臣就上書自薦,又經同鄉莊助引見,武帝予以召見,麵詢學術。朱買臣的才學很合武帝的心意,遂拜他為中大夫,與莊助同侍禁中。米買臣就這樣由一介平民一躍成為官員。
後來,朱買臣又獻策說:“東越王餘善,向居泉山,負隅自固,一夫守險,千人俱不能上,今聞他南遷大津,去泉山約五百裏,無險可恃,今若發兵浮海,直指泉山,陳舟列兵,席卷南趨,破東越不難。”武帝聽後很高興,便任他為會稽太守,還對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今你可衣錦榮歸了。”朱買臣果然擊破東越,武帝就升他為主爵都尉,列為九卿之首。
《漢書》中說:“漢之得人,於茲為盛。”確實,漢武帝時,任用了韓安國、主父偃、朱買臣、衛青、霍去病、霍光、李廣、程不識、金日、卜式、桑弘羊、公孫弘、董仲舒、鄭當時、張騫、蘇武、司馬遷、司馬相如等,這些人都成為一代輔相、名臣、將領。
漢武帝和他的政府班子共同努力,為我們捧出了一個如冉冉升起的紅日般的盛世——天漢。電視劇《漢武大帝》說漢武帝“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由此,漢武帝也成了中國古代幾百個皇帝中出類拔萃的第一流皇帝。這些與他善於統禦人才有莫大的關係,正應了“善用人者,可爭天下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