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男人最幸福(生活保健叢書)15(3 / 3)

因此,可以說,一個成功之人必然是一個善於借力的人,而善於借外力的人總是能成功借助別人的力量、金錢、智慧、名望,甚至社會關係,用以擴充自己的大腦,延伸自己的手腳,提高賺錢能力。正所謂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錢”程,這就是猶太人經商的秘訣之一。

不做最終滅絕的恐龍

恐龍是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係超過1億6千萬年。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滅絕事件。對於恐龍滅絕的解釋很多,但是無論是隕石說還是氣候變化說,其根本的原因都是說恐龍因為無法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滅亡。在投資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變通,從環境變化中尋找商機。這樣才不會像恐龍一樣滅亡。

自從傳言有人在薩文河畔散步時無意發現金子後,這裏便常有來自四麵八方的淘金者。

的確,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一無所得隻好掃興而歸。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駐紮在這裏,繼續尋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在河床附近買了一塊沒人要的土地,一個人默默地工作。他把所有的錢都押在這塊土地上。他埋頭苦幹了幾個月,翻遍了整塊土地,但連一丁點兒金子都沒看見。六個月以後,他連買麵包的錢都快沒有了。於是他準備離開這兒到別處去謀生。

就在他即將離去的前一個晚上,天下起了傾盆大雨,並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終於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發現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樣:坑坑窪窪已被大水衝刷平整,鬆軟的土地上長出一層綠茸茸的小草。

“這裏沒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說,“但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來種花,並且拿到鎮上去賣給那些富人,裝扮他們華麗的廳堂。那麼有朝一日我也會成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將來:“對,不走了,我就種花!”

於是,他留了下來。他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裏長滿了美麗嬌豔的各色鮮花。

他拿到鎮上去賣,那些富人很樂意付少量的錢來買彼得的花,以便使他們的家變得更加富麗堂皇。

五年後,彼得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成了一個富翁。

19世紀中葉,發現金礦的消息從美國加州傳來。17歲的猶太人亞默爾也成為龐大的淘金隊伍中的一員,他曆盡千辛萬苦,趕到加州。

淘金夢的確很美,做這種夢的人比比皆是,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人紛至遝來,一時間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而金子變得越來越難淘。

不但金子難淘,生活也越來越艱苦。當地氣候幹燥,水源奇缺,許多不幸的淘金者喪生此處。小亞默爾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大多數人一樣,不但沒有發現黃金,反而被饑渴折磨得半死。

一天,望著水袋中一點點舍不得喝的水,聽著周圍人對缺水的抱怨,亞默爾忽發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還不如賣水呢!於是亞默爾毅然放棄尋找金礦的努力,將手中挖金礦的工具變成挖水渠的工具,從遠方將河水引入水池,用細沙過濾,成為清涼可口的飲用水。然後將水裝進桶裏,挑到山穀一壺一壺地賣給找金礦的人。當時有人嘲笑亞默爾,說他胸無大誌:“千辛萬苦地到加州來,不挖金子發大財,卻幹起這種蠅頭小利的小買賣,這種生意哪兒不能幹,何必跑到這裏來?”

亞默爾毫不在意,不為所動,繼續賣水。結果,淘金者都空手而歸,而亞默爾卻在很短的時間裏靠賣水賺到幾千美元,這在當時已經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無法改變的條件,比如眼睛的顏色、身材的高低、出身背景,等等。每個人也有一些可改變的條件,如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身體的強弱,等等。隻要自己奮發學習,注意方法,適當地鍛煉保養,可以提高文化水平,增強工作能力,強健體魄,有些人總是漠視本身的條件,沒有靈活運用和充分發揮自有的潛能,不懂得變通,卻祈求或奢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那是難以有所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