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必須具備的四點要素
成功之花如何才能開得更豔麗?它的發育需要什麼成分的養料呢?成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呢?二十幾歲要知道成功的四點要素,才可以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少走許多彎路。
成功的第一要素——良好的身體素質
二十幾歲的男人站在人生的門檻上,他們年輕、充滿活力,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擁有應對一切危機的力量,知道自己是世界的主人,還有什麼能比這樣的狀態更重要的呢?一個年輕人的榮耀就在於他的力量。任何形式的虛弱都會貶低他、壓抑他,使他變得不完整,這是一種殘缺。無論這種虛弱是精力、活力、意誌力還是體力的欠缺,即使是勤奮的習慣也無法消除它,而愧疚則更不能遮蓋它。
世界上最強烈和最細微、敏銳的感覺,可能是感到自己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而生命中最重要的獎賞則是健康、堅強和健壯。人並不是必須具有很大的塊頭和威武的外表,但應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精神力量。這種東西體現在布瑞漢姆連續工作176個小時的狂熱中;體現在拿破侖24小時不離馬鞍的精神中;體現在富蘭克林70歲高齡還露營野外的執著中;體現在格萊斯頓84歲的高齡還能緊握船舵,還能每天行走數公裏,到了85歲時還能砍倒大樹的狀態中。上述種種,成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充沛的體力和精力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先決條件,這是一條鐵的法則。虛弱、無精打采、無力、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年輕人,雖有可能過上一種令人尊敬和令人羨慕的高雅生活,但是他很難往上爬,不會成為一個領導者,也幾乎不可能在任何重大事件中走在前列。
有什麼成就能與健康相提並論呢?“不管是整塊的黃金還是數百萬的財產,與健康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卡萊爾曾這樣問愛丁堡的學生。這正是他自己糟糕的健康狀態引發的對殘缺生活的一種痛苦感,也正是因為他無力完成自己膨脹的雄心催促他去做的許多事情而產生出的強烈感受,使他大聲呼喊出這樣的句子。
米開朗琪羅在他偉大的繪畫作品中,無論是描繪天堂還是地獄,無一不體現出強大的身體力量,這就是意大利人對身體力量的熱愛與崇拜之情。
成功的第二要素——良好的社會關係
人是社會動物,無時無刻不處在與他人的關係之中。沒有他人的存在,就不會有個人的存在。他人的存在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基礎。沒有他人的存在,你的奮鬥意義何在?沒有他人的存在,你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礎和條件;沒有他人的幫助與協作,要想成功會難上加難。社會關係是所有資源的核心,所有資源都依附一定的主體。要獲得成功,就要更廣泛地調動資源。
二十幾歲的男人要想成功就要調動更多資源,就應該建立更多資源核心——社會關係。小的成功靠自己,大的成功靠別人。偉大的事業很少通過一個人來完成。現代社會是高度組織化的社會,是許多人通過聯合與協作來完成個人沒法完成的事情。完成偉大的事業需要許多資源的整合,個人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在當代社會中,如何更好地與他人合作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成功的第三要素——良好的精神條件
精神因素主要指人的欲望、熱情、興趣、信心、勇氣、毅力、思維、態度、潛意識等,也包括人所學的知識。
知識是對對象的了解。沒有對對象的正確了解,人的活動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目的。正是這樣,人一定要掌握足夠的知識。一些人片麵理解非知識(素質)的作用,似乎隻要“我素質高,我就可以不學習知識”,這種觀點不對。現代社會分工非常細致,許多工作的完成需要專門的知識。二十幾歲的男人,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就很難有所作為。知識就是力量。素質與知識的關係類似人與工具的關係。無論你的素質和熱情有多高,不掌握任何工具,你就很難有大的成就。人類發展過程中,工具發展是最重要的,工具是知識的物化。不要輕易放棄在大學求學的機會,一定要努力學習,盡可能掌握更多知識。也要避免走入一種誤區,即一些同學認為隻要學好專業知識就可以了。成功涉及很多因素,專業知識隻是其中之一。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對非知識因素進行改善,這樣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否則,就有可能變成一個書呆子、高級打工仔。
成功的第四要素——良好的物質條件
這裏麵主要包括經濟條件。良好的社會物質環境,可以促使更多的人成功。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這物質條件就是成功的“米”。二十幾歲的男人,在追求精神寄托的同時,同樣不能忽視對於物質上的依賴。沒有物質生活為後盾,再多的精神層麵的東西都將成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