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用多費心確保省心 要有再三地核實和確認的習慣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沒有再三核實和確認的習慣,他們總有這樣的慣性思維:我說了,別人就一定明白了;別人答應了,就肯定沒問題了;我做了,別人就一定知道了。
然而在執行的過程中,事情並不一定按常規發展。
有一個學員,講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集團公司要召開一個全國各分公司經理的業務會議。因為會議是臨時決定的,時間很緊,領導把通知各分公司經理的任務交給了他。
其他各分公司的經理都通知到了,唯有一位分公司經理聯係不上。於是,他給這位分公司經理發了一封郵件,同時又發了一份傳真。為了更加保險,他還給這位經理發了一個短消息。
他想,有了這“三重保險”,肯定沒有任何問題了,就放心地去忙其他會務的事情。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會議那天,這位分公司經理居然沒有來。怎麼回事?他趕緊打電話,對方一聽,非常詫異地說:“沒有人告訴我今天要開會啊!”
他一聽,腦袋“嗡”地一下就大了。要知道,這位分公司經理業務是做得最好的,而這次業務會議的一個重要議程就是讓這位經理談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結果,那位經理隻能臨時買機票,坐最近的一個航班飛過來。但整個會議流程都打亂了,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因為這件事,我的這位學員被領導狠狠地批了一通。
既然都已經有了“三重保險”了,怎麼還會出問題呢?
原來,那幾天,那位業務經理正好帶隊在山區拓展業務,手機信號不好,沒有收到短消息。而傳真設在自動位置,當時正好沒紙了,所以根本就沒有傳過去。至於郵件,因為那位經理回去的時候,有幾天沒用電腦,郵件一大堆,當他看到標題為“會議通知”的郵件時,以為是哪家不相幹的單位讓他參加論壇之類的垃圾郵件,所以連看都沒看,就隨手刪除了。
從那件事情之後,這位學員明白了一個道理:哪怕你認為再保險的事情,也需要再三地核實和確認。
不知道從這位學員身上,你是否或多或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工作中,人們之所以不願意核實和確認,除了沒有養成好的習慣之外,還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多事不如少一事
總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總把“不想”擺在第一位:不想多打一個電話,不願意多問一句……
2.不想麵對對手
或許因為對方地位比你高、比你強勢、不好打交道,所以潛意識裏不想麵對他,能糊弄就糊弄過去。
3.主觀臆斷
總覺得別人會和自己想的一樣,不會有什麼問題。而這樣的結局,往往就會造成大麻煩。
那麼,一個優秀的執行者,到底應該如何去核實和確認呢?
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第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和本人確認。
就像上麵所說的那個案例一樣,既然這位分公司經理對於這次會議那麼重要,就必須通知到本人。千萬不要迷信郵件、傳真、短信,或者秘書轉告,等等,除非親自和本人確認過了,否則,任務就不算完成。所以,重要的事情,一定和本人確認才行。
第二,和常識、經驗不符的地方,—定要確認。
第三,有歧義、容易產生誤解的地方,一定要確認。
執行者要提升效率
效率思維包括兩點:一是以最合算的時間做最有價值的工作,二是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我們周圍經常有這樣一類人:表麵上看,他們整天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效率卻並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是最不合算的。
那麼,執行者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