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牌子究竟值多少錢(2)(1 / 3)

同時,企業還必須全麵關注企業內的所有要素,比如企業文化、團隊、管理技能、戰略和報酬體係,沒有健康的企業體質,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自己的品牌。目前,世界企業強勢品牌主要集中在歐洲一些國家,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中國尚無真正意義上的強勢品牌,而非強勢品牌是不能輕易啟動品牌拓展步伐的。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裏,我們已經看到了不願看到的事情,許多剛剛確立品牌地位的企業,不是努力樹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是強力向強勢品牌衝擊,而是盲目進行品牌拓展,盲目增加產品類別,盲目多元化經營,結果反倒成為弱勢品牌,多線競爭,四麵楚歌。我們既然可以看到其他行業一罐飲料、一個漢堡包就可以創建豐功偉業,而作為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有什麼理由不可以拿出自己獨特產品的“世界重量級”,且獨一無二的品牌來?

在這一小節的最後一部分,我可以告訴大家一種為眾多企業建立品牌形象的方法——講故事,即通過一個或生動曲折、或風趣幽默、或感人肺腑、或驚險奇異的故事,來達到宣傳自己的企業形象、產品形象,從而樹立品牌形象。

眾所周知,故事有著極其強大的吸引力和傳播速度,能很快地家喻戶曉,受到人們的關注。投入大量的人財物,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又是策劃、又是廣告、又是大把大把地燒錢,倒不如一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來得迅速和有效。

我國目前在世界上真正叫得響的名牌——海爾和青島啤酒都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他們靠的當然是過硬的產品質量,完善的售前及售後服務,而他們通過做“事”所造出的“勢”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海爾的張瑞敏所“造”的掄起大錘“砸冰箱”的故事讓很多人記住了他,他成為第一個去哈佛講學的中國人就是一個很好的故事。1998年的夏天北京空調賣得最火的是海爾,為什麼呢?海爾早在年初就到氣象局打聽北京的氣溫走勢,得到將會是酷熱的盛夏答複後,就著手訓練了幾百名空調安裝人員,夏天一到,安裝人員就開赴北京,在消費者酷熱難耐的時候,人們當然選擇海爾了。

青島啤酒之所以名聲四揚,也有一個關於神水的傳說。

值得說明的是,名牌產品的成功並非一個簡單的故事就能造就。但是,誰又能否認這些故事在名牌成長中的作用呢?這種有目的、有策劃、建立在質量和品牌文化基礎之上的具有豐富內涵的品牌“故事”,無疑是造就一個名牌產品的“孵化器”。通過故事傳播品牌有很多好處:事實構成了新聞要素,通過新聞的形式傳播穿透力最深;有情節,能夠津津樂道,便於口頭流傳;通過新聞,避免了廣告的逆反心理,更容易讓人接受。這種“故事”的創造一定要有新意,要結合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企業特色,在合適的時機恰當地予以發布和傳播,絕不能雷同。陶瓷企業要積極搜集、整理和挖掘與自己品牌相關的素材,在“故事”的創作上求新求異,以期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如果一家企業靠砸產品“砸”出了名,而其他企業都去效仿的話,隻能是“東施效顰”、貽笑大方,不但引不起消費者絲毫的興趣,反而會招來逆反情緒,讓一個個品牌毀在“故事”的傳播當中。

讓牌子活起來

他的生意全靠咱們這塊牌子撐著呢!我就拿著這牌子入一大股!

——白文氏

說到品牌管理運作,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名牌創造

(1)創建名牌非一日之功,企業創建名牌要進行係統策劃,聘請專業谘詢機構為企業策劃有針對性的名牌創建方案。

(2)企業創建名牌耗時長、投資大,應製定出名牌創建財務預算方案,確保資金來源,並及時劃撥經費。

(3)企業創建名牌很多是硬性廣告的高強度投入,成本過大。從長遠看,應走低成本道路,實行軟硬廣告方式的結合,並與公共關係、促銷、公益募捐活動掛鉤。

(4)創建名牌不能隻取轟動效應,更應有美譽度、好感度。尤其要防止名牌速成過程中知名度的負麵效應,要吸取一些企業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

(5)積極培植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

——保持公眾對品牌的熟悉度。持續地開展公關、廣告活動,使消費者感覺到品牌每日陪伴、融入生活,要克服創名牌時虎頭蛇尾的通病。

——保持品牌的新鮮度。品牌要根據消費環境、季節、潮流等變化推出有新意的廣告方案,圍繞品牌理念主題演繹出精彩紛呈的廣告連續劇。

名牌整理優化

(1)以一種名牌資源為突破口,帶動其他品牌資源的豐富和發展,例如,可以名人效應組建企業,圍繞老字號形成企業,以知名品牌組建企業,等等。

(2)為控製名牌管理幅度,減少品牌數量,一個企業中知名品牌控製在2~3個以內,並以產品型為主。

(3)丟卒保車,突出重點名牌建設。有的企業(集團)內有好幾個知名品牌或老字號,並且這些品牌、字號包含的產品、服務是相同的,實質上造成了小而全的重複。企業有限財力分散在幾個舍不得的品牌上,實際都難成長為更知名品牌,成為世界名牌由此成為空話。

(4)根據品牌現有和未來的市場占有率、盈利能力指標對品牌分類管理:

——市場占有率、盈利能力均較低的品牌,應退出或轉讓掉;——市場占有率、盈利能力均較高的品牌,應加大投資力度、加速市場滲透;——市場占有率高、盈利能力低的品牌,屬老化,應調整、改換包裝;——市場占有率低、盈利能力高的品牌,有潛力,應加大投資和市場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