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誠信與企業文化(3)(1 / 3)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條沿襲了數千年的製度,在今天這個講究法製的世界裏,更是無可厚非。製度,在辭海中解釋為“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

在今天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裏,要想站穩腳跟,要想永葆自己的純潔性,沒有剛勁有力的法度的製約、束縛和規範,那是很困難的。畢竟,太多太多的燈紅酒綠、太多太多的奸詐肮髒在向著我們頻頻“暗送秋波”,一不注意,就將名損人亡,遺臭千古。

對於企業也是如此,一套“剛性”的製度,便是在員工的認可下,使管理者的意願得以徹底貫徹執行,使企業管理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從人與人之間弱化為人與製度之間,以此更好地約束、管理和規範員工的工作行為,更好地進行生產、工作,最終達到企業以及企業成員的興盛、發達和富裕。

那麼,有了一套“剛硬”的製度,是否就說明一個企業的管理機製已經完善、成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這裏還涉及一個關於文化的問題。

企業管理的主要對象是人。人不同於物,人是有感情有思想有理念的。作為企業的一員,企業的狀況體現的也就是自己的狀況,企業的發展也就是自己的發展,為了自己的利益,我們員工就應該自覺地維護企業的利益,這種精神就是企業文化的精髓所在,其實也就是我們製定製度的目的。

企業文化是內聚人心、外樹形象和指導企業經營發展的靈魂和法寶。一種優秀的企業文化能促進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並對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手段、目標具有導向作用,對不符合企業健康發展的價值取向、道德準則和行為方式具有自我調節和免疫作用,並通過製度文化的激勵和約束的杠杆作用來使團隊和個人義無反顧地朝著融會於團隊目標、個人目標方向而奮鬥,決定有形價值並超越其價值的保障。企業越大,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就越為突出,它是新時期企業的一種最高境界的管理。

企業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矛盾,是企業管理的另一個突出問題。被管理者的地位和身份往往使他們不滿意,他們期望人們看到自己的價值,希望自己是企業的主人,而企業文化正是將他們的願望變成為現實。如今的企業,已經不是領導者單純地下達命令或獨斷地推行業務的企業。

美國企業家考爾鬆認為,現代企業家必須充分認識自己權力的來源和清楚地了解員工的心理。他說:上級的權威是由下級賜予的,一個政治家擁有自己的選民,一個企業家同樣有自己的選民——“員工”,他們雖無權直接“選舉”總裁,但可以“選舉”將工作做得好還是壞。傳統的理性管理強調製度的“硬”管理。這些製度雖說是企業最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的反映,但是由於它對企業成員行為的調整範圍有限,而且它具有“剛性”特征,很少顧及人的複雜的實際情況與全方麵的需要,因此不具備煥發企業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的功能。企業文化卻是在“硬”管理的基礎上拓寬了管理的“非製度”因素,實行“軟”約束。

由此可見,我們的製度與我們的文化有著辯證的統一關係:管理促進文化,反過來文化又影響著製度的製定和實施。想想,我們強調製度“硬”管理的目的是要使員工真正樹立起主人翁意識,讓員工站在主人翁的角度進行生產。假如,人人都具備了強烈的主人翁精神,人人都為我們企業的存在發展而大公無私、盡職盡責,那我們“剛性”的製度管理還有必要嗎?

“製度”和“文化”,就好像是企業的兩隻手,任何一隻削弱都不行。

企業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文化。隨著人們對企業管理本質認識的不斷深化,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嶄新的管理文化成為我們的共識。實施科學的企業形象管理,需要企業文化的支撐;企業形象管理的成果又會凝結成企業文化,融化在員工的思想中,支配著員工的行為。企業文化建設是名牌之魂,是企業麵臨的共同課題。說起樹立企業形象,人們很容易理解為就是做一些廣告、宣傳工作,或者搞一些專項活動,這些無疑是企業形象工作的重要內容,但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形象工作首先是一項科學的、係統的管理工作。企業形象管理思想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以全麵提高企業內在素質與外在表現為目標的最新一代管理思想。企業形象管理是企業開展一項綜合性的現代管理工作。它以企業的總體形象設計為總綱,以全麵質量管理為核心,以產品及服務形象管理為基礎,以員工形象管理為龍頭,通過強化企業的內在素質和規範企業的外在表現,全麵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和市場形象,最終達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