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自然中孕育出《易經》(1 / 2)

中國式管理貴在實踐,中華文化知行合一,我們不喜歡說空話,不主張為學問而學問。做得出來,比說一大堆理論更加珍貴!

西方管理有理論有實踐,道術可以分離,往往導致有術無道的惡果。我們必須道術合一,以道銜術,才不致走歪路、行偏道,害人害己。

我們所說的“道”,包含大易的“三才”,也就是“天道、人道、地道”。諸子百家都重視“道”,中國式管理則以人道重仁義,來上達天道的陰陽,下學地道的剛柔。由人道承上啟下來打通一以貫之的三才之道。

“道”與“術”之間,要經過一道關卡,稱為“法”,便是我們常說的“規矩”,有了規矩,道術才可以成方圓,而應用無礙。

有些人以史實為證,說明古聖先賢所說所行,與現實情況相去甚遠,因而認為時代變遷,中國式管理恐已不可行!殊不知中國式管理的不易法則,即在“持經達變”,日新又新而生生不息,每隔一段期間,就會以新麵目出現!

這些人所引的史實,是以西方的標準來審觀古聖先賢的道理,這種“不誠、不敬”的心態,已經不合規矩。所以不必加以理會,聽聽就好。

實際上,中國企業的成功法寶,便是中國式管理的安人之道、經權之道,以及絜矩之道。雖然我們說話,愈來愈像西方人,然而我們成功的真正法寶,仍然沒有改變。但是,說話愈像西方人,愈象征誠意不足、敬意不夠,長此以往終久是不利的。

為了因應這種趨勢,提前做好防患工作,我們在北京時代光華圖書有限公司的協助下,推出中國式管理實踐篇,以更淺近的文字,更簡明的形式,務期大家很容易地掌握細節,快速地進入狀態,把中國式管理真正付諸實踐。我們更衷心盼望,實踐中國式管理,獲得良好成果的各界先進朋友,費心將經過大要寫成專書,供大家參考。多一份學習的對象,必然多一份實踐的信心。

讓我們共同以北京時代光華圖書有限公司為平台,分頭並進,使中國式管理,在二十一世紀成為舉世欣羨的焦點,這也是弘揚中華道統,傳承華夏文化的具體表現!

這幾十年來,尤其是最近這幾年來,很多企業領導都在學習《易經》,為什麼?最初,很多人覺得《易經》好像隻能小用,甚至覺得它隻是用來算命而已,跟組織經營沒多大關係。事實上,古人曾經給我們講過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叫“不學易,不足以為將相”。同理,今天的企業領導如果不學《易經》,不明易理,不行易道,是不足以因應未來快速的變化的。

也許有人學習《易經》是為了掌握其中的術,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道了。如果你講的是道,他就會認真聽;如果你講的是術,他慢慢就不想聽了。這是一種好現象。術是有標準的,易掌握,而道本身蘊含的是一種長久不變的道理。這種道理值得我們去探究,這也是大家願意學習《易經》相關課程的原因。

《易經》,簡稱《易》,是說變化的。

要想認識《易經》,我們先要正本清源,返本開新。

自然的動態平衡(和)《道德經》(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上古時代的領袖,後世尊稱他為“伏羲氏”。班固在《漢書》中把伏羲氏推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

伏羲氏畫八卦,主要依據當時的自然景象,將宇宙永恒存在的哲理,通過簡單的符號來表示。現代的景象,當然和伏羲氏那時的不一樣。我們讀《易經》,必須設身處地站在當時的景象中來體會。

伏羲氏一開始就懷疑“宇宙萬象,為什麼如此有秩序”,他觀察到:太陽從東邊升起,在西邊落下;月亮每天也有升起和落下;海水會漲潮,但不會淹沒全部陸地,漲潮之後一定會有落潮;白天也是一樣,經過日盛當中的中午以後,慢慢開始進入黃昏、黑夜,黑夜之後又是白天;天氣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慢慢就開始變涼了,冷到極端以後又開始溫暖,變得炎熱了;春、夏、秋、冬,也依次在更替……

看到這些在常人看來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伏羲氏心裏充滿好奇:到底是誰在支配,使得宇宙萬物如此有規律地變動著?伏羲氏感覺到,宇宙萬物都在變動,大概受一種強大的能量影響。不過伏羲氏很快也認識到,太陽不是隻有升起沒有落下,月亮不是隻有升起沒有落下,海水也不是隻有漲潮沒有落潮,不是隻有白天沒有黑夜,也不是隻有炎熱沒有寒冷……所以一定還有一種相反的能量維持著自然的動態平衡。如果太陽、月亮或其他事物每天都一去不返地動下去,那這個能量庫一定會失去平衡。而宇宙萬物始終維持著自然的動態平衡,說明萬物並非一去不返地動下去,而是比較接近“循環往複”式的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