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階層要秉持三才之道(2 / 2)

可見,三階層行事要找準角色定位。

高階領導平時最好“內心清清楚楚,嘴巴含含糊糊”。為什麼?比如當父母的說“我最喜歡大兒子”,那小兒子就受冷落了。同樣道理,領導要照顧所有的員工,最好不要把自己喜歡誰說出來。

西方人的激勵方式很好,十個店長,請表現最好的店長上台發言,獎勵他,絕對沒有錯。在中國,請表現最好的店長上台,還頒獎給他,這可能會造成“光榮性的孤立”。其他沒獲獎的店長私底下拍拍他的肩膀,“總經理說你表現最好,以後都靠你了”,便開始混日子了。這樣的結果是老板自己造成的。

當領導的一定要了解,公開場合隻能喜歡所有的人,不能讓人沒麵子,私底下才可以對表現好的部屬說“我支持你”。

一般來說,緊急或必要時,高階領導才可以清清楚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平時應盡量給中堅幹部足夠空間,讓他們得以施展身手、發揮潛力。

中堅幹部處在高階和基層中間,是上下溝通的橋梁,最好“內心清清楚楚,嘴巴也清清楚楚”。不過,有時要顧及高階領導的麵子,應該避免唐突,說話要含蓄一點,要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內心清清楚楚,嘴巴含含糊糊”。

基層員工“內心含含糊糊”不要緊,但一定要“嘴巴清清楚楚”。我們每次問基層員工“你懂不懂”時,他一定會說自己懂,其實他有可能不太懂,甚至根本不懂。不懂為什麼還說懂?基層員工普遍有這樣的心態:領導問我,我卻說不懂,太丟人了,會不會被開除呢?“死要麵子活受罪”,基層員工一般經驗不足,不懂的話最好清清楚楚地說出來,相信那些真心關懷和用心教導自己的領導,才能有效執行他們交辦的任務,把工作做好。

我們已經知道,八卦的三個爻,包括天、地、人三才:上麵的爻,代表無形的能而為天道;下麵的爻,表示有形的質而為地道;中間的爻,兼具無形的能與有形的質而為人道。道家思想來自《歸藏易》,重變化,可以用來說明天道;儒家思想來自《周易》,重倫常,可以用來說明人道;墨家思想則來自《連山易》,提倡實利,可以用來說明地道。三家學說各有其重點,正好搭配組織三個階層的不同需求。

也就是說,高階領導應有道家“無為而無不為”的修養,重點在“無”;中堅幹部要有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風範,重點在“能”;基層員工則應遵墨家的苦行節用,團結合作,重點在“有”。

組織三階層特性不同。高階領導代表“天”,高高在上,注意未來的變化,所以要有前瞻力。能否預測未來的動向,及早提出政策,把組織引導到正確的方向,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堅幹部代表“人”,注意現在,要懂得應變,所以要有轉化力。由於“不可不變而且不可亂變”,中堅幹部必須在變與不變中秉持仁義,以求合理地做出調整。

基層員工代表“地”,順應著天,注意過去,所以要有執行力。未來雖然會發生變化,但過去的經驗、工作規範,是基層員工貫徹執行力的最好依據。

現代管理,倡導人性化、合理化、製度化。三才之道,把它們分別搭在高階、中堅、基層這三個階層,並巧妙地配以“情、理、法”的精神。

“情”,即“一切憑良心”。我們常以“喪盡天良”來形容做得過分的人,所以高階領導一定要有良心,給基層員工合理的製度,他們才會遵紀守“法”,依製度行事。而當上下級之間產生矛盾,都覺得自己有理的時候,就需要中堅幹部來轉化了,以平衡基層員工所願遵守的“法”,以及高階領導所願付出的“情”,達到合“理”。

三階層的配合,要做到高階領導重“情”、中堅幹部重“理”、基層員工重“法”,勢必會牽涉權、責、利。而依據天時、地利、人和的目標,高階領導必須有“權”,中堅幹部必須盡“責”,基層員工無權無責,重在獲“利”。

三階層各自扮演合適的角色,各方麵才能配合得當,團隊協作自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