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高調慈善為哪般? 1我喜歡榮譽
提起慈善事業,陳光標已將之當成終身事業而全身心付出,與此同時,慈善也給陳光標帶來了無數社會職務、榮譽或褒獎。例如:“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助人為樂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十大傑出誌願者”、“全國抗震救災先進個人”、“中國光彩事業突出貢獻獎”、“全國十大慈善家”等榮譽證書1600多本,從地下一本一本壘起來超過5米高,收到哈達6000多條、錦旗2000多麵……2010年9月17日,2010“華德獎”中國企業家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結果發布並頒獎,陽光傳媒和阿裏巴巴獲得中國年度最受尊敬企業大獎。有中國“首善”之稱的陳光標獲得了中國年度最受尊敬企業家稱號。對於榮譽,陳光標毫不掩飾自己的在意,他坦言:“我做了好事你不讓我說不行,我做了好事你不給我榮譽也不行。有人要是忘了,我會直接去找他要。我做了好事,為什麼你不給我榮譽呢?”陳光標就是喜歡榮譽,也大方為自己邀賞。在陳光標看來,榮譽會促使他去做更多的好事。為此,陳光標在一些重要的場合,總是渾身上下掛著數十枚獎章,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榮光。然而,陳光標也常常感歎,他自己也是一個普通人,之所以會取得今天的成績,是因為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陳光標一直保持著很好的生活習慣,盡管在商場闖蕩多年,但是他一直嚴格遵守著自己的“三不”準則!喜歡榮譽的陳光標正是因為付出了多於別人的努力,陳光標才會將黃埔集團辦得有聲有色,在陳光標公司六樓的榮譽廳和走廊過道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紅色錦旗和金黃色的獎狀,從“南京市道德模範”到“全國道德模範”,從“綿竹市榮譽市民”到“內蒙古扶貧先進個人”,似乎全國各地都有陳光標的身影。這些證書和獎狀加起來有1600多個,在眾多榮譽的背後,有陳光標那顆真誠幫助人們的善良的心靈,那不是一個守財奴的心,也不是抱著在巨富中死去的心態,而是心懷天下,為天下人擔憂之心,我們急聲呼籲,希望這個社會湧現出更多像陳光標一樣善良的慈善家,更多像他一樣:我要做一個富而有德的人。陳光標很早就說:“我認為一個人活著,能讓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他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我真正體會到去幫助別人,能夠讓自己快樂,樂在其中。很多自己幫助貧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他們的父母都會上門來感謝我,我看到了這麼多人在我的幫助下改變了人生,我非常開心。”做好事對陳光標而言是開心的,而開心的事情他也是希望別人能夠分享的,他到處“要”榮譽,一方麵因為榮譽讓他開心,另一方麵他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在做好事,都學他做善事!
陳光標語錄
當了“首善”,我還很想成為首富。我希望首善是我,首富也是我。
2要像雷鋒那樣被人記住
中國人一向講究“做好事不留名”,但是陳光標的慈善行為卻是非常的高調,對此,他直言不諱地表示:“我感覺我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我高調的目的就是想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去回報社會、幫助他人。所以說,高調不是為了我個人,是為了整個國家,我們國家現在還有3000多萬貧困老百姓,相當於西方幾個小國家的人口總數,很多人都需要幫助。”陳光標說,他要像雷鋒一樣,能夠為別人留下點什麼,他要為他的子女,為國家,為曆史,要實現最大的價值。以後他老了,他的孩子提到他爸爸是中國第一大好人,又做環保產業造福子孫後代,到哪裏提到他爸爸都感到驕傲和自豪。他說:“我要像雷鋒一樣留下一點什麼,一個人活著可以影響更多的人幸福快樂,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企業家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他還認為:“企業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從無做到有,從有做到無。我的精神比巴菲特、比爾?蓋茨更高。因為他們是有錢了才想到向社會回報,我小時候就知道拿自己賣水的錢替同學交學費。”陳光標的話說得極其的“狂妄”,可是卻也不無道理,誰叫他有狂妄的資本呢?有少年極度貧困的經曆,陳光標依然牢記父母的諄諄教誨,使成功以後的陳光標總是竭盡所能去幫助別人,做好慈善事業。舊事重提一下,我們知道,早在1996年,也就是陳光標的創業之初,他就開始投身於慈善捐助活動之中。那是在陳光標剛剛創立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公司的時候,年收入不到20萬元,但當他得知安徽有白血病患者急需救治,於是陳光標就慷慨解囊,毅然決定拿出3萬元資助那位白血病患者。2002年以來,陳光標也一直關注著消防領域,他曾帶領江蘇黃埔向南京市公安消防局捐助近千萬元,用於消防公益宣傳。2003年“非典”期間,陳光標又向江蘇省醫療機構捐贈了800台遠紅外溫度檢測儀和200萬元現金,用來支持“抗非”事業。到2004年底,東南亞發生海嘯,陳光標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向海嘯災區捐出了300萬元。在2006年,他被評為中國最年輕的十大慈善家……這些都是他拿來索要榮譽、被人記住的資本。除了以上種種,多年來,陳光標一直關注著家鄉的發展,1999年,陳光標捐資興建天崗湖陽光路。2005年的兩會期間,宿遷市委書記張新實逢人便拿出筆記本電腦推介宿遷的精神感動了陳光標。為了回報家鄉,陳光標於2006年9月10日和10月29日,分別發起並承辦了“中國民營企業家社會公益事業論壇”和“中國民營企業發展與新農村建設論壇”,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陳光標還在公益論壇上向家鄉捐助860萬元錢物。同年10月,陳光標在一次與梁保華省長的交談中,重點提到蘇北的發展,並懇請省裏能給家鄉發展更多的支持。現在,陳光標養成一個習慣,不論到哪都隨身帶著《中國宿遷》的宣傳冊,宣傳宿遷,推介宿遷。在隨同吳邦國委員長的一次出訪中,陳光標手拿《中國宿遷》宣傳冊不離身,甚至在集體合影時,人們看到陳光標的手上依然拿著那本宣傳冊,當人們驚訝的詢問緣由時,陳光標說:“我的家鄉還屬於欠發達地區,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宿遷的發展。”出席宿遷公益論壇陳光標是個不折不扣從窮鄉走出的億萬富翁,回想起促成自己取得成功的因素,更大的成分要歸功於他能吃苦的品格,善於創新善於總結也是他成功的動力之源,但事業舞台有多大,則要取決於一個人的胸懷,正所謂胸懷有多大,舞台就會有多大。他說:“能吃苦,會總結,善於創新,胸懷寬廣,我認為是這些地方促成了我今天的成就,這也是我成功的秘訣。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定要能吃苦,吃常人不能吃之苦,要有艱苦卓絕的精神品質;此外還要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從中悟出道理來;再者就是要善於創新,想人家想不到的;最後,你還要胸懷寬廣,胸懷決定事業,胸懷有多大,事業就會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