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高調慈善為哪般? 5堆“錢山”,發“紅包”
2009年春節期間,當很多人還圍坐在家裏享受節慶帶來的歡樂時,陳光標卻在不停地為“春節災區送紅包活動”四處奔波,他喜歡榮譽,每每做善事的時候,他總要叫上媒體和當地政府,拍照、錄像、捐贈證書一個都不少。2009年春節前夕,他帶著3000萬現金,率領著60多位企業家一同重返四川災區發放過年紅包再次成為電視、報紙的頭條新聞。電視屏幕上,標哥公司會議室裏十幾米長的桌子上,滿滿堆著一遝遝人民幣。他高調行善再一次惹來重重非議。2009年1月3日,中國首善陳光標前往成都,與相關部門進行了商談,初步敲定紅包發放對象。這期間,還不斷有全國各地企業家主動打電話報名參加陳光標組織的“春節災區送紅包愛心團”。之後,陳光標馬不停蹄趕往德陽等地,與當地民政、教育等部門進行商談。經過與當地政府的商談,綜合多方意見,“春節災區送紅包愛心團”初步敲定——發放對象: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特困戶、抗震英雄、貧困教師、因災致殘人員;發放區域:都江堰、彭州、映秀、德陽、北川、中江等地;紅包大小:200元—2000元;年貨物資:豬肉、米、油、毛衣、羽絨服等。 當浙江紹興的80後女孩陳佳明得知陳光標“春節災區送紅包愛心團”的消息後,她特意專程飛到成都,找到陳光標,並表示願意以個人名義捐贈10萬元參加。此外,主動給陳光標打電話報名的又有10人左右。沒幾天,報名參加春節愛心團的企業家已經超過60人,籌款總數達2200萬左右。陳光標說:“其中,成都企業家籌款總數已達200萬元。此外,還有近100人表示不能親自來災區過年,但願意捐贈5000元到2萬元不等的現金。”在陳光標的感召下,數以百計的企業家響應倡議,幾十名企業家還與陳光標一道攜家屬到汶川、都江堰等地震災區為數以萬計的災區家庭發放紅包。在陳光標慈善倡導的力量下,眾多企業家的良知和愛心被喚醒,關愛災民隨之湧起了一股社會熱流。與明星義工一起慰問學生僅兩天時間,陳光標就將物資全部發放到彭州、都江堰 、汶川、德陽、綿竹、漢旺、北川、阿壩州、金川縣、中江縣等十一個地區。富二代們給這些受災的同齡人發錢時,眼裏飽含著淚水,他們被堅強的災區同齡人所深深感動。對此,陳光標感慨地說:“給受災的同胞過年,讓富二代和災區同齡人攜手,這個年非常有意義!這些紅包由企業家的孩子們親手發給災民,對他們的教育和發展產生很大的幫助,讓他們知道有更多的人需要幫助,對喚起他們的同情心,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感,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下災區發送慰問金陳光標還表示,今後,他將一如既往地對地震災區資助下去。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陳光標的兒子很小,但在捐款中表現最積極,在北川縣的活動板房,他竄上竄下地發紅包,絲毫感覺不到累。
6“炫善”是為了“揚善”
中國“首善”陳光標已累計捐贈14億多元,成為中國捐贈數額最大的企業家,2010年1月22日,在中國工商銀行江蘇分行大廳,陳光標將百元大鈔以10萬元紮成一捆,壘成13行猶如“錢山”。春節前這筆錢將被裝入8萬個紅包,送到新疆、西藏、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區特困戶手中。如此高調“炫善”之舉,令人瞠目,然而,這正是陳光標並不忌諱反而要張揚的“富豪炫善”價值觀。一直以來,陳光標都高調進行慈善,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槍打出頭鳥,但是陳光標卻認為:如果鳥飛高了就打不到了。他又提起了自己童年小紅心的經曆,那次的經曆對他的影響可謂深遠,他說:“這是對我當時最大的鼓勵。我後來到處宣揚這個事情,發現很多同學都在向我學習,大家都主動積極勞動。這是我做好事得到的經驗。我的理念是,做一件好事情能讓10個人知道,就是做了10件好事。所以我高調。”陳光標不僅高調,而且高調得理直氣壯,因為他確實有足夠的底氣:“做企業我記得我父親的兩條原則:守法誠信。所以我高調我到處說,但我不需擔心任何問題。我得到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受到國家表彰,這個過程中江蘇省13個部門都政審過,沒有問題。”“我不怕被指‘作秀’,我就是要把這個‘秀’做大,希望更多的人跟我學‘作秀’,帶動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其中,回報社會。我希望每天都有十幾家媒體來采訪我,一家媒體采訪我一次就意味著我捐出一個億!”如此大的口氣,不免讓很多跟陳光標意見相左的人覺得有些不中聽。但是陳光標不介意有不同的聲音出現,他知道不可能讓所有人的想法跟他保持一致。他能做的是盡可能地改變他們的想法,他用的方法很直接——真金白銀!在陳光標看來,可以通過高調做慈善來影響並帶動更多的人來做慈善,他說:“我感覺到我這個高調做慈善真的影響帶動了很多人做慈善。有好多人做慈善,包括山西頭幾次老板捐款,說都像中國首善陳光標學習。四川的一位中年婦女,我在逛街,她說你就是標哥吧,我說謝謝,她馬上把我拽到她家,她說標哥我們四川大地震,我和我老公商量捐一萬塊錢,後來電視上報道你的事情以後,我和老公哭得稀裏嘩啦的,第二天就和老公取了20萬捐到四川省“紅會”去了,我看到有很多人都被我這個捐款感動了。”對於不理解他的人,陳光標也隻是淡然一笑,他表示,他做慈善捐出去的錢物都是幹淨的,都是通過守法經營所得,所以敢於高調做慈善,他問心無愧對得起天地,不怕監督不怕查。陳光標為江蘇黃埔的慈善捐贈作了四個定向:“基礎教育、孤殘兒童、老少邊窮、突發災難”,並且隻雪中送炭,不錦上添花。此外,他有一個重要原則:經營的地方不做慈善,有慈善的地方不做經營。這個原則足以止住謠言。陳光標相信媒體的關注可以感化更多的老百姓和富人,讓他們的精神、靈魂、良知、信仰發生好的轉變:“我看一個媒體寫的一個報告說,陳光標你幫助了窮人,影響和帶動了富人,感化了貪官和社會。”的確如此,我們之前就講過那個山西年輕人浪子回頭的故事,因為看了陳光標的報道感動得一塌糊塗,覺得一個人可以有如此高的境界,自己卻為什麼要活得那麼“齷齪”呢?而且在陳光標的幫助下,這個年輕人改過自新,做起了自己的小生意,有了自己的小事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擁有自己的小家庭。所有的一切都在朝著圓滿的方向在發展,而陳光標把這些歸功於媒體的宣傳!曾經采訪過陳光標的著名主持人、慈善家楊瀾認為,做慈善低調也好,高調也罷,關鍵要看他做了什麼,要看結果。她曾說:“寧可社會當中多一些做了好事又說出來的人,起碼是倡導一種風氣,覺得這是一個可稱讚的事,不是說做了好事生怕別人知道。我們過去接觸一些企業家,人家捐了好多錢,不敢說,覺得說了以後惹來很多的麻煩。對於社會上的整體的風氣來說,如果大家都覺得做好事偷偷摸摸的,也不是我們所需要的社會風氣。社會不應該苛求人們的表達方式,低調有他的謙虛,高調能夠起到宣傳和鼓動的作用,關鍵是做了什麼,慈善的事不要過多的計較動機,而是看結果。退一萬步說,哪怕這個人虛榮心想做好事,又有什麼不好呢,這個社會應該對做慈善的人更寬容一點。” 龐大的捐贈數字隻是陳光標讓人肅然起敬的一個理由,更令人欽佩的是慈善事業背後他那不求回報的財富觀。“我9月5號(2010年)倡議了裸捐,來的郵件、傳真、電話,現在已經超過幾百家,說陳光標,我們在你的精神感染下,這個人到底在世界上幹什麼,我們手上掌握的財富在幹什麼,是你讓我們懂得了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也要裸捐。還有企業家看到我,你叫我們將來離開人世全部裸捐做不到,留個50%給孩子,其餘的可以捐。他在大街上拉了一條橫幅,300塊錢做的,等我老了以後,我也要像陳光標先生一樣裸捐,還有老兵等等。”這讓陳光標很感動很欣慰。那麼,既然慈善已經成為陳光標的一個經常性活動,為什麼他不考慮去成立一個基金會專門運作呢,陳光標認為成立基金會的機會尚不成熟,在未來,也許會考慮委托信得過的慈善機構來運營,他說:“我的捐贈是屬於隨心所欲的那種行為,特別是近幾年比較多,成立基金機會還不成熟。隻是我作為中國首善,就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對中國的慈善事業進行不斷創新,為未來在法律上完善和製度化提供一些具體實踐。在目前的環境下,如果我成立,人家就會認為是我陳光標自己的,所以我未來會委托信得過的慈善機構來進行。我想等我70歲的時候,一定會出現類似李嘉誠基金會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