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勸捐與裸捐 1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日落條款”何為日落條款?它又稱落日條款,指的是法律或合約中訂定部分或全部條文的終止生效日期。通常訂定日落條款的目的是在該條文終止其效力前有緩衝期可先行準備及實施相關的配套措施。與日出條款相對應。由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和投資家巴菲特聯合發起的“捐贈承諾”行動4日宣布,已有40位億萬富翁或家庭承諾,將把自己的過半財產捐獻給慈善事業。對於這股從大洋彼岸刮來的、被稱為“日落條款”的強勁慈善風暴,中國人沒有無動於衷。2010年9月,當陳光標聽說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向中國富豪發出“慈善晚宴”的邀請,而其中有些富豪擔心被“勸捐”而婉拒赴約後,他“一氣之下”宣布將放棄最後的5%資產 (在三年前陳光標宣布將來把家產95%捐給社會),並給蓋茨和巴菲特寫信。陳光標表示將在死後向慈善機構捐出全部財產,並以此作為“給你們兩位先生中國之行的見麵禮”。陳光標進而解釋說:“聽說蓋茨和巴菲特將於本月(2010年9月)底赴京舉辦慈善晚宴,我心情比較激動,9月4日淩晨1點多,我再也睡不著了,連夜起來寫了那封後來發表在網上的公開信,我清楚地記得那封信一共有1090個字。對我來說,做出這樣的決定是遲早的事情。”當天晚上,陳光標的內心非常激動,激動到沒有問任何人的意見就寫下了這封讓世界震驚的裸捐信:“我也沒有和家裏人商量過,因為他們早已經習慣了。我夫人從小家庭條件相對比較優越,基本上沒有缺過錢,因此對於金錢沒有太多的概念,所以從我第一次開始捐款的時候,她就沒說什麼,現在更是習以為常了。”陳光標的家人是習慣了沒有異議,可是其他人卻並不適應他的做事風格。裸捐言論一出,立馬一石激起千層浪。霎時,讚美、驚訝、質疑各種聲音隨之而來,但是對於各種聲音,陳光標似乎都不在乎:“我就是要高調做事,給中國的這麼多富人些壓力,要不我怎麼對得起首善這個名頭。”對於陳光標的“高調慈善”,向來就有爭議,然而畢竟是行動勝於雄辯。但是提到“裸捐”,這應該是很高尚的個人行為,為何陳光標卻要稱之為“我給你們兩位先生中國之行的見麵禮”呢?陳光標希望通過蓋茨和巴菲特的影響力,推薦他到美國最好的大學攻讀這類課程,讓他在慈善事業上把眼光放長遠。學完以後,我想把中國的慈善事業更加製度化、規範化一些。陳光標還說:“蓋茨和巴菲特是有了錢以後才回報社會,我沒錢時就在做,我的慈善胸懷不比他們兩個差。”2010年9月20日,陳光標在參加“西城區2010年道德模範先進人物宣講活動”時曾透露,在他率先承諾裸捐之後,曾遭到一些富人的抱怨和謾罵。然而眾所周知,是陳光標第一個每年拿出企業淨利潤的50%做慈善,卻被解讀成“偽善”。而對這一切,陳光標則表示:對現在嫌他討厭的那些人,陳光標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感謝他。“我不生氣,更不怕背罵名!”這是陳光標的胸襟:“我既然一直在做慈善事業,就應該有博大的胸懷,包容一些負麵意見,也包括抱怨和謾罵。但我相信,一些富人隨著人生價值觀和財富觀的轉變,有一天他們會從罵我到感謝我。”“裸捐”招來罵聲甚至危險,陳光標表示都會坦然麵對。他甚至說:“就算為此犧牲了,我也不怕。犧牲我陳光標一個,但能為百姓造福,值了。”開罵的人不少,追隨者也大有人在。陳光標曾透露,通過給他發郵件或傳真承諾裸捐的企業家、普通幹部已經接近200人了。最讓他感動的是,一位83歲的廳級離休老幹部、老黨員也表示要在死後捐出全部財產。沈陽市的一名公交車司機每月收入3000元,也要跟隨陳光標“裸捐”。“裸捐”還不算,有人甚至打算“全裸捐”,在百年之後將身體器官甚至遺體捐獻出來,以作為醫療機構教學實驗之用。“有的企業家說,全捐了我做不到,但我會在死後把50%的財產捐給社會。”陳光標說:“這些都讓我深深感動。”
2不要“半捐”要“裸捐”
2010年9月5日,有著“中國首善”之稱的陳光標,刊出了致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陳光標在信中指出,“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不是捐出一半財富,而是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當美國首富和股神發起全球慈善風暴時,作為中國的企業家,陳光標作出了積極而熱烈的響應。有了陳光標的表態,中國的企業家們獲得了世界的一份尊重;有了陳光標的聲明,中國的企業家們也獲得了更多一層的理解。陳光標之所以樂善好施,原因在於對財富的正確理解,對社會責任的勇於承擔,因此他的慈善並不是一時之舉。一次,陳光標在接受鳳凰網記者采訪時,他曾這樣講道:“我從小到現在一直在做這件事,堅持了這麼多年,才從心裏產生這樣的想法。其實了解我的人對我這樣的決定不會有太多的意外,因為早在2007年我就已經對外宣布將捐出自己95%的個人資產,這一次不過隻是增加了5%而已。我們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2009年的營業收入是103億元,因為我們所做的建築垃圾回收工程大都是二手的,也就是從別人手中接下來的,所以淨利潤隻有41億元,而捐款達到了3億多元,今年上半年已經到位的捐款達到了183億元,我這10年來捐款的比例基本上一直維持在每年利潤的50%左右。”陳光標緣何作出“裸捐”的決定?原來:“兩年前,我曾承諾要捐贈個人財產的95%。這次做出“裸捐”的決定,主要還是考慮到近幾年我們國家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增多,需要幫助的人更多。另一方麵,是來自和世界級富豪慈善家們的交流。去年,我與比爾?蓋茨談了兩個半小時,從他那裏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正價值。”對於如何兌現承諾,陳光標也想好了,他說:“我會找一個最權威的公證機構進行公證,並請所有的人一起監督。我會請法律部門一起做。我作為全國道德模範,要講話算話。”那麼,既然陳光標提出裸捐,那他將來全捐有多少,陳光標說:“目前,我在全國10多個城市有600多台大型設備,在北京、上海、香港、南京等地購置有辦公樓,再加上其他固定資產和現金一起,大約有50多個億。這就是我目前的全部家當,近期內,我將在江蘇乃至全國找一家最權威的公證處,對我的財產進行公證,以讓全社會來對我進行監督。目前我自己年富力強,未來爭取要創造更多的財富,從中國首善變成全國首富,而所有掙回來的錢,我死後都將一分不留,全部捐獻給社會。”可以說,陳光標不僅把慈善當成一生的事業,而且也改變了國人對於行善的觀念。他不僅在持續不斷地做慈善之事,而且常常以高調的姿態表現出行善的熱情與積極。作為一種公共活動,慈善也需要組織和宣傳,也需要在輿論中成為主流。如果在慈善領域中缺少帶頭者,則慈善事業無疑將麵對更加尷尬的局麵。因此,在慈善意識還有待提高的今天,需要有陳光標這樣的人來引發、引導社會輿論。更難能可貴的是,陳光標在慈善事業的選擇中,以裸捐的決絕表達了對慈善事業的投入,重塑了財富的品格。如果裸捐成功,陳光標希望這筆財富大部分能夠用於教育方麵,而且陳光標捐款的原則是救急不救窮。“我的捐款95%都投在了教育方麵,我從小家裏很窮,哥哥姐姐都是餓死的,我能夠有今天,真的很感謝國家的改革開放好政策、好環境及教育。近兩年因為突發災難比較多,所以對於地震、雪災、旱災、泥石流等災難加大了捐款力度。我捐款的原則一個是救急不救窮,另外一個是“經營不捐款,捐款不經營”。第一個很好理解,主要是第二個原則,有些人是因為在當地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植,所以才會捐款,我也擔心人們有這樣的疑慮,所以始終堅守著這一條原則。如果今後裸捐成功,我希望除了教育以外,還加上一條——環保,這既是我從事再生資源行業的原因,也是我做慈善的原因。”談到富豪裸捐,胡潤認為:現在對於裸捐,我覺得還需要多研究,個別情況下,如第二代不願繼承事業,那是有好處的。裸捐和財產傳到第二代是不同方式,各有適合,裸捐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方向。現在上榜人中裸捐的還很少,還沒到這一個時間段,肯定會更多的,當然與中國遺產稅也會有關。無疑,陳光標已成為一個慈善符號,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是慈善,什麼是慈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陳光標是可以複製的,因為他值得每個人學習。希望陳光標的裸捐可以引起輿論關於慈善的更深入討論,讓更多的人無論是巨富還是普通人,都把慈善當成一種生活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