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勸捐與裸捐 5捐與不捐的論戰
2010年9月份,陳光標向外界鄭重宣布:“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不是捐出一半財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公開信的最後,陳光標再次承諾:“網友朋友們,你們放心,我陳光標對社會承諾‘裸捐’說到做到,當我離開人世的時候,我不想讓我的子孫後代承受罵名。”據陳光標講,當他提出“裸捐”後,已經有過百名富人和普通百姓響應,一些富豪向陳光標表示:“他們雖然做不到捐獻百分百的遺產,但會捐出50%。”如今,陳光標提出裸捐,也就意味著他準備捐50億,做這樣的決定,他是否征得了家人同意,對此,他坦言:“我的父母、夫人對我都大力支持。以前我說過捐95%,留5%給孩子。我的孩子告訴我說,‘爸爸,你一分錢都不要給我留,我要像你一樣吃苦創業’。我經常帶我夫人、兒子去參加捐助,他們都理解。等我老了,我會經得起兒女的責問,當我孫子問我的時候:爺爺,你這輩子都做了些什麼,我可以很驕傲地告訴他,我對得起這個社會,我陳光標是個好人。”他還說:“我沒有拿過政府的一畝地,我的固定資產在全國11個省市,都是我自己買的辦公樓,還有幾百台大型機械設備等。加上流動資金,(我的財產)加在一起是40億—50億元。在不久的將來,我會找個權威的公證處公證(財產),把我的財富和我創造出來的家產回報給人民,救急不救窮。”陳光標已經習慣了做慈善,每個月要是不捐款,他就會心裏難受。他說:“我上周剛給巴基斯坦捐了100萬,下周我還要給甘肅舟曲災區捐1700萬的物資。每個月我的捐款數額都在2000萬以上,每個月我要是不捐款,心裏就特別難受。”對於財富,陳光標表達自己的財富觀:“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富人,覺得財富是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而不是國家和社會賦予的,我覺得這些觀點都應該逐漸改變。”有一位企業家說,企業家們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擴大再生產,不僅有利於國家的稅收,也有利於解決社會的就業問題,這就是最大的慈善,“不要動不動就裸捐”。如果僅僅以“增加稅收、增加就業”作為慈善的評判標準,那房地產開發商應該是時下中國最大的“慈善群體”了。按這一標準,中國的首善肯定不是“裸捐”先鋒陳光標,而是幾大房地產巨頭了。所以說,在慈善問題上,一些富豪對自己可能有點“低標準、寬要求”了。這種“主觀上為自己、客觀上為他人”的做法隻是一種“交換”或是“守法經營”而已,還上升不到“做慈善”的高度。很多人對於陳光標一向高調的行事風格抱有質疑的態度,很多人認為他是作秀,但是就是這個做事高調的陳光標,陳光標每年都會把公司淨利潤的一半以上用來做慈善。截至2010年12月,陳光標累計向社會捐贈款物超過14億元,直接受益者超過70萬人。做慈善,不是看一個人客觀上為社會做了些什麼,而是要看主觀上有沒有自我犧牲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要看有沒有將這種精神付諸實踐的勇氣。陳光標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的當天下午,他便到地震救援現場連續做了54天義工,親自背出200多具遇難者遺體,向地震災區捐贈款物達1億多元。陳光標坦言,在他捐款的這麼多年,最大的收獲就是,他獲得了快樂,幫助別人的快樂。“我既然被大家叫做中國首善,那我就得負起這個責任,我為什麼全部把我的資產捐出去,我就是想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中國的慈善事業,需要我陳光標來推動。”在陳光標的內心有著巨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他也有擔負這份責任和使命的能力。一個將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的人,將會得到社會的尊重,因為他是個能人;一個在事業上不斷發展而又熱心公益的人,則一定能得到社會的敬重,因為他還是個善人。希望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多些能人,能人裏麵再多些善人。
6揭開“巴比晚宴”的神秘麵紗
對於蓋茨和巴菲特,陳光標十分敬佩,當他們二人在全球掀起慈善風暴並確定他們的中國之行時,陳光標表示要用實際行動來表達他的歡迎:“對於他們,我非常敬佩。他們做慈善絕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用實際行動來刺激全球的富豪,讓他們也能熱衷於慈善。我非常歡迎他們的中國之行,我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我的歡迎。裸捐,這是我送給他們的一份見麵禮。除此之外,11日世博會甘肅活動周開幕式上將舉辦捐款儀式,我會再向舟曲災區捐獻1700萬元的款物,包括一些大型機械設備和200台教學電腦,我也想借此對蓋茨和巴菲特的中國之行表示歡迎。”然而不可否認,不少受邀富豪都很擔心被“逼捐”,也有人拒絕,陳光標認為擔心自己會被逼捐的富豪有點多慮了。他這樣講道:“收到邀請的50個人,有一半人都在猶豫,有一些幹脆就說不去了。其實他們並非對於蓋茨的勸捐有多反感,可能是擔心參加了晚宴,到時候不捐或者捐得少了,麵子上有些過不去。”對此,沃倫?巴菲特則解釋說:“我們沒想向中國任何富豪施加壓力。我們沒有要求任何人不管直接還是間接簽署任何捐贈文件。我們在美國做慈善的時候也沒有這樣做。”他解釋說,慈善晚宴就是給一些願意做公益和慈善的富豪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他和比爾告訴中國富豪他們是怎麼進行公益的,中國的富豪則分享自己是如何進行慈善的。“是否捐贈、捐贈多少完全由中國富人們自己做決定。”然而晚宴舉行之時,與“巴比”一開始的聲明一樣,晚宴的見麵會上,“巴比”隻回答和慈善有關的問題。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兩人就為何來中國宣揚慈善、“慈善晚宴”會談內容以及此行是否有商業目的等問題進行了解答。兩人一致表示,慈善事業很難做,甚至比經商更難,“如何把慈善做好”是他們在行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陳光標與“巴比”在晚宴合影而在晚宴開始前,有25到30位中國富豪和慈善界人士進行發言交流,晚宴後這些富豪和慈善界人士還分組進行了討論。如何處理捐贈和家庭的關係,如何保證捐贈的安全有效使用是談話的主題。蓋茨介紹說,晚宴上,多數人基本都提到了捐款與家庭和子女的關係,當一個人要進行捐贈的時候和子女怎麼進行交流,家庭成員對於捐贈會不會有不同的想法等都是捐贈應該注意的問題。巴菲特則透露,在家庭問題上,中國富豪和美國富豪擔心不太一樣的一點是隱私和安全,很多中國富豪坦言,擔心捐贈後自己的名字登報紙,自己和家庭會失去很多隱私,也擔心由此對子女和家人的安全造成威脅等。慈善晚宴上,慈善的透明度成了中國的富豪和慈善界人士十分關注的問題。大多富豪都擔心自己的捐贈不能夠被安全、透明地使用是很多富豪的顧慮。蓋茨也承認,關於慈善的透明度也是他自己最初做公益時的擔心,盡管他對自己的事業成功的領域很熟悉也很有信心,但對公益領域,尤其是醫藥和教育並沒有太大的把握,這就隻能尋找能夠信任的機構和人來做。然而,與眾多富豪低調赴會相反,“中國首善”陳光標則非常高調,從他進入拉斐特酒店前,就一直被媒體所包圍,他是唯一被媒體攔住從而搖下車窗接受采訪的與會者;當慈善晚宴結束後,陳光標又是第一個站在了媒體的鏡頭前。被媒體稱為“闖入中國富人圈壞孩子”的陳光標,儼然是巴比慈善晚宴的“新聞發言人”。之所以如此,陳光標的理由還是“做慈善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為了參加巴比的慈善晚宴,陳光標做足了準備,早在進入會場前,他便告訴媒體,他將帶三點建議赴會。哪三點建議呢?他首先要請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把他推薦到世界上最好的慈善學校學習兩個月,回來以後怎麼樣更好地把中國慈善體製改革創新,更加完善。建議以後由他牽頭帶部分的中國富豪和中國的慈善家到美國去設宴,由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召見美國的富豪,也開設關於慈善方麵的論壇,建立、健全這個體係,建立一個世界富豪慈善體係,每年這樣延續下去,把慈善做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把世界的富豪容納起來,每年搞一場活動。除此之外,陳光標再一次號召世界的富豪到中國西部地區來投資,拉動經濟發展和就業問題。在陳光標看來:“因為慈善本來就體現不分國界,不分民族,不分信仰。今天晚上我帶了甘肅、新疆、西藏招商局給我的招商引資資料,帶了七八十本進去。”晚宴上,對於陳光標的三項建議,“巴比”兩人分別做了回答,前兩項是“沒問題”,至於被要求去西部投資、捐助的問題,“巴比”的回答是:“可以考慮,世界上有很多類似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