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倆比掙錢
在當今中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很少人能按捺得住一顆驛動的心,守住自己可貴的沉穩與平和,不變得越來越盲目、浮躁。
對於浮躁的人來說,不管做什麼事,總是想馬上得到回報,或者收獲成果。很多初次創業者最容易出現這種心理狀況,他們光想著幹大事業,幻想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卻從來不會從一點一滴做起,穩紮穩打,耐心地等待“時來運轉”。在任何時候,浮躁的人的心情都無法平靜下來,他們隻要看到賺錢的行當就想去撈一把,猶如熊瞎子掰棒子,掰一個丟一個,最終收獲甚微,甚至是一無所獲。下麵這則故事就生動地描述了這種現狀:
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村子裏,有一戶普普通通的人家。這天,父親把兩個兒子叫到跟前,對他們說:“你們兄弟倆都已經長大了,現在村裏是人多地少,你們還是出去闖闖吧。”於是,兄弟倆各自懷揣著父親給的1 000元錢出發了。他們在村頭相約:看誰先掙到1萬元。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在這一年裏,兄弟倆都體驗到了涉世之初的艱辛,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但兩個人並沒有氣餒,幹勁兒都很足。春節回家,弟弟喜滋滋地拿出一張存折:他掙了1萬多元。哥哥也有一個存折,數額卻不足30元。原來,弟弟東奔西跑,與人販兔毛,找準了市場,因此成了“暴發戶”;而哥哥隻是在幫人打工,收入當然有限。況且,他還在學習養珍珠的技術,自然要交納一定的學費。如此一來,弟弟首戰告捷,心裏美極了,甚至有點兒瞧不起哥哥了。再次出發時,弟弟豪情滿懷:一年後,看誰先掙到5萬元。
一年後,弟弟又勝利了。哥哥的存折不足5萬元,弟弟的數字卻是哥哥的7倍。弟弟更加得意了,人前人後一副趾高氣揚的姿態,對哥哥更是指指點點——你應該怎麼樣賺錢,你應該怎麼樣去做生意……哥哥隻是耐心地聽著弟弟嘮叨,卻笑而不語。父親看在眼裏,也不好說什麼,就忙著打圓場:“不管你們掙多少錢,在我看來,都有很大的進步,我也就放心了。”
三年後,哥哥回鄉自己搞養殖場。在村子裏,他的做法領潮流之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而弟弟在市場上奔波數年,已練就一身小商小販的本事。
又過了三年,哥哥的養殖事業穩步發展,在當地頗有影響。他不僅靠出售產品賺錢,還通過技術培訓收費獲利。但這三年裏,弟弟時賺時賠,目標不斷變換,進展卻不大。
當哥哥成為百萬富翁在城裏開公司時,弟弟已經厭倦了東奔西跑的生活。哥哥邀請弟弟到自己的公司做銷售經理,弟弟一口答應了。
一次與父親共進晚餐時,他們談起這些年的經曆。父親說:“看來,種田靠天;做買賣,要靠運氣啊。”
哥哥搖頭說:“其實,更重要的是心態。我一直依靠積累,而弟弟總想著暴發。積累久了,可能導致暴發;而暴發久了,卻可能導致崩潰。”
在這個故事中,哥哥與弟弟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哥哥是個穩重的人,他踏踏實實地做自己的事業,一步一個腳印,不急不躁,一切都顯得那麼遊刃有餘。而弟弟在創業過程中可謂是風風火火,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幹什麼都是淺嚐輒止,缺乏耐心,到頭來卻無所作為。盡管在開始的時候,弟弟取得了一點點成績,但從長遠來看,勝利者當然是哥哥。
不過,在當今社會,像故事中的弟弟那樣浮躁不安的人有很多,而且是越來越多,這絕不是一個好現象。浮躁,表麵上看好像是積極上進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實際上在人的奮鬥過程中卻起到了負麵的作用。那些煩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適應現實的世界,而跟周圍的環境脫離了關係,退縮到自己的夢想世界,以此來解脫自己心中的憂慮,使精神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一個平時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考試作弊,我們可以斷定其為本位浮躁;一個平時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恃才放曠,社會公論認為其屬於客位浮躁,但還好,這僅僅是單個個體。如今,誕生了普遍意義上的科技浮躁,誕生了普遍意義上的學術浮躁,教育浮躁又怎能幸免於難——當整個社會都多少沉浸在一種浮躁的氛圍裏時。社會已進入科技發達的21世紀,許多新鮮的外來事物都紛紛地湧了進來,花花世界難免會對人產生極大的誘惑,而這極大的誘惑,就會使人變得浮躁不安。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越著急,就越難成功。因為著急會使你失去清醒的頭腦,結果,在你奮鬥的過程中,浮躁占據著你的思維,使你不能正確地製訂方針、策略以穩步前進。
一個星期天,王竹去了趟人才市場。當時,正值招聘高峰期,人群中你擁著我,我擠著你,簡直是人山人海。人才市場是王竹常去的地方,倒不是想去另謀工作,隻是想去看看那個聚集著不同層次人的小社會,也感受一下當今的競爭與壓力。王竹選了一個攤位停了下來,看著來來往往的人,上到四十多歲,下到二十歲左右,形形色色,不停地在比較著張貼紙上的招聘單位。王竹看上的這家單位還算是不錯的了,招對外文秘,但是需要有很強的英語能力,工作地點也不錯,位於繁華地段的金港大廈。當然,前來應聘的大多是大學生,手持英語六級或專業八級證書,敲門磚算是有了。可當主考官要用英語和他們對話時,大多數人卻結結巴巴,沒有應有的流利水平,不禁讓人大失所望。主考官搖了搖頭,隻說了幾個字:現在的年輕人都太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