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和天竺使臣對視了一眼,而後又把目光落到了尹露露身上,順著腦袋往下看去——他們不是變態。
視線飛快地放到尹露露的腳上,裙擺處還沾著血跡。
自己要是真的敢提什麼意見……
那尹露露的腳,一定會狠狠地、毫不留情地踩在他們的腦袋上吧,一定會像對扶桑人那樣,把他們腦袋給踩爆吧。
他們狠狠吞了一口口水,然後連忙搖起了頭,表示自己沒什麼意見。
最大的兩個國家都應了下來。
其他大大小小的國家,也就隻能答應下來——總不能自己做最突出的那個,被大唐針對可不是什麼好事。
吐蕃使臣算是明白了,為什麼…船隻的事明明和自己這個內陸無海域接壤的國家無關,大唐還偏偏把自己給叫過來的原因了。
作為僅次於波斯和天竺的國家,在他們兩人開口答應了之後,吐蕃使臣也答應了下來。
至此——
滿屋的人,就再沒反對的了。
李治滿意地點了點頭,一擺手,宦官就取出來一份裝裱好了的精致合約,擺在了這些人的麵前。
此外,還有印泥、刻好的印章。
每個人都需要在這上麵簽署好自己國家的名稱,按上大唐賜予他們的印章——從今天起,這些印章就要代替他們國家的玉璽、或差不多的東西使用。
他們不敢含糊,讀著這上麵的文字,確定了是和剛才李治說得一樣,才慎重簽下了自己國家的名字,按下了印章。
有些使臣倒是想要拿回去給自己國家的陛下…哦…現在得叫殿下,拿回去給他看一看。
但仔細一想,沒這個必要了。
拿回去請殿下定奪又有什麼用呢?難道他就可以拿出一個“否定”的回答出來嗎?
簽署好了之後。
兩件事都塵埃落定,李治鬆了口氣,關乎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終究還是沒出任何差錯。
李治和尹露露離開,他們需要將這件事彙報給李世民。
但使臣們都還沒離開,這是一個好機會,他們好不容易能彙聚到一起,自然是要好好交流一下,看看能不能建立個外交關係,或者說…能做什麼商賈貿易上的往來。
皇城裏的宦官們也很有眼色。
呈上了吃食、端上了酒水。
這些使臣們交口稱讚,他們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東西——能有資格去同福食肆的終究少數,大多數都沒去過,甚至連懷貞坊都沒去過。
這讓偷偷溜過來的尚食局廚子有些淚目。
多少年了、多久了!
終於有人誇自己做的東西好吃了,雖然是一幫外邦人,但…既然說了漢話,那姑且聊表自我安慰吧。
第二天朝會上。
李世民朝諸位朝臣,公布了昨天尹露露和李治的戰果。
雖說是借大唐之勢。
但…談判這種東西,從來都不是說哪一方強勢,哪一方就一定能夠占優,否則曆史上也不會有完璧歸趙、澠池會盟這種事發生了。
至少,這說明他們兩個,是有能力把一件看似一定會發生的事給辦下來的本事。
這在朝堂上,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