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朝廷那邊可能又發生了什麼大事。”
他話音剛落。
旁邊桌上一人扭過頭來,嘿嘿一笑,臉上的笑容顯得有些猥瑣:“還真發生了一件大事,是景澈娘子做的。”
這一桌的人立馬催促起來。
“快說、快說!”
“什麼大事?”
有沒說話的人,斟了一杯燒刀子,給遞了過去——對於能說出八卦的人,他們都異常的殷切。
那人接過杯子,抿了一小口,輕聲說道:“這幾日是否見外邦使臣多了起來?”
其他人紛紛點頭。
他們這幾天,也有在討論這件事,能有能力在大唐立使館的國家不多,隻那麼寥寥幾個,出現在大唐的使臣也就多不起來,現在陡然間翻了數十倍,這種極為顯著的變化,自然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那人繼續說了下去:“這其實是景澈娘子的意見,她提議把一些於我大唐而言,並不那麼先進、有用的船隻賣出去。”
“那些東西,對我們來說,是被淘汰了的,可於其他國家而言,依舊是極其好用的東西。”
“在景澈娘子的主導之下,一共賣出去兩千多萬貫。”
嘶——
周圍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兩千多萬…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
但還是有人疑惑不解,景澈娘子做出來的事、賣出去的錢,和正陽公又有什麼關係。
他把這個疑惑給提了出來。
讓不少人陷入了沉思。
不過很快,就有人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是覺得…朝廷之前一直不肯放口,大抵是不知道正陽公的功績,該如何量化。”
“這究竟是一筆多大的功績、能對應上曆史上的哪些功勞?”
“所以一直遲遲未動。”
“現在景澈娘子把船隻賣了出去,從某種方麵來說,景澈娘子是把正陽公的功勞給量化了。”
“現在正陽公的功勞有多大?”
“僅僅一個船隻,便至少價值兩千萬貫。”
“可正陽公又不止一個船隻的功勞,還有火藥、火車、蒸汽車、物理、化學、美食……”
他的話一落地。
所有人又沉默了。
如此粗略地算下來,正陽公手裏的這些東西的價值,至少就有上億之多,而且他們不認為火藥、蒸汽車、物理、化學這些行業的價值,會和船隻一樣,隻會多而不會少。
“還真是讓人難以想象…”一個人感慨了一句,吐了口氣,“怕是除了大漢之外,曆朝曆代的國稅價值,都不比不上正陽公所帶來的價值了吧。”
有心人立馬算了起來。
但更多的人,對這個話題沒什麼興趣,越說下去,反倒是讓他們內心裏越誕生出一絲自卑感。
突然,一個人開口說了一句:“現在正陽公已經是一等王爵,我們以後可是要注意下,得改口稱為正陽王了。”
旁邊的人搖了搖頭:“不,我以後還是會稱呼正陽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