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赫本(KatharineHepburn)是美國電影與戲劇
界的標誌性人物。她機敏風趣、舉止高雅、桀驁不遜,深受觀眾與影評人推崇。赫本是好萊塢的傳奇人物,共獲得過四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此記錄目前無人能及。 明星秘檔 姓名:凱瑟琳-赫本(KatharineHepburn) 別名:KatherineHounghtonHepburn 性別:女 生日:1907-05-12 角色:編劇,演員 星座:金牛座 出生地:美國康涅狄格州 身高:5英尺7英寸(5'7") 職業:演員、作家 輝煌的一生 2003年美國當地時間6月29日下午2時50分,曾4度勇奪奧斯卡影後的好萊塢資深女星凱瑟琳-赫本在自己家中去世,享年96歲。美國戲劇和製片商聯盟的發言人表示,為了紀念赫本,美國當地時間7月1日晚8時,百老彙大街上不亮燈。 自1932年從影至80年代,這位才華卓越的女演員縱橫影壇達半個世紀之久,出演過40餘部影片,12次獲奧斯卡獎提名,並四度摘取“最佳女演員”的桂冠(1933:牽牛花);1967:《猜猜誰來赴晚宴》;1968:《冬獅》;1981:《金色池塘》)。這超越好萊塢所有男女演員的殊榮使她被譽為“高貴、不朽的電影女神”;她的成就、她的獨立人格,以及她同斯賓塞-屈賽那纏綿26年的戀情,也使她成了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好萊塢第一夫人。 即便是70多歲高齡時,赫本仍然充滿了活力,在不拍片時她每天淩晨就起床,晚上7點準時睡覺,這樣的生活節奏讓她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晚年時的赫本還開始進行創作,她的第一本書使得她在77歲時成為一位暢銷書作家,隨後在1991年她又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書。 1994年,沃倫-比蒂說服並不情願的赫本飛往洛杉磯在一部名為《愛情故事》的喜劇中扮演他的姨媽,隨後赫本還演出了另外一部電影《一個聖誕節》。1999年,美國電影學院在進行的一項電影明星受歡迎度調查當中,赫本被選為最受歡迎的女演員。 晚年的她身體狀況不佳,但病魔並未阻擋她成為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一位最堅持己見和最不屈不撓的明星。1985年,她當選全美最受尊敬的女性;1988年,她被時尚雜誌評為年度十大美女之一;1990年,她又當選“百大明星”第一名……晚年的她保持著單純、天真、誠實的本色,一直到最後一刻。她一直用這樣的座右銘指導自己的生活:傾聽生命之歌。凱瑟琳不僅一直傾聽著,而且一直高唱著那首生命之歌。 我要“吉米”和戲劇 1909年11月9日,凱瑟琳-赫本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在諸多好萊塢巨星中,她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赫本的父親湯瑪斯-諾瓦爾-赫本畢業於霍普金斯醫學院,是哈特福德有名的外科醫生,泌尿學專家,性衛生研究的開創者。他風流倜儻、身高體壯,能打一手好高爾夫球,在朋友們中間是一個極受歡迎的人物。母親凱瑟琳-休頓是一位知識婦女,畢生最熱心的是政治活動,曾為改善婦女工作條件在白宮前示威過。赫本夫婦共有六個子女,赫本排行老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赫本父母對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們把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不知不覺地傳給了兒女們。孩子們剛會說話,父母就鼓勵他們就各種題目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一定要把這個問題爭論透徹,直到大家都精疲力竭為止,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一種堅強的韌性。他們還大力鼓勵孩子們投身生活,熱愛生活。赫本四歲時,母親就把她帶到公共場所去宣傳婦女應該從家庭瑣事中解放出來的道理。父母還培養他們一種信念,隻要奮鬥就有成功的希望,任何東西都是經過刻苦努力後獲得的。 赫本小的時候性格比較淘氣,具有很多男孩子的性格。她喜歡男孩子所喜歡的一些活動,比如踢足球,她常和男孩子們在一些沙場地裏踢球,有時甚至把男孩子們撞倒,很有些“假小子”的味道。她很喜歡打架,因為常和男孩子一起玩,所以處處都表現出一種男孩子的風格,無論什麼事都要自己贏了才罷休。與姐妹們爭論時,非要她勝了才行。與別人打架時,沒有打贏,她會使盡全力跟別人打下去。為了打贏,她在夏天還把頭發全部剪光,讓別人抓不住。有一次,鄰居說她小小年紀,身體又纖細又虛弱,她很生氣,為了顯示自己有力氣,她把頭一低,勇敢地向一棵樹衝去,把頭撞得鮮血直流,然後把腦袋轉過來說:“我比樹還硬。”赫本還希望自己能真正成為一個男孩子,那該多好啊!於是,她給自己取名為“吉米”,在美國,這是一個隻有男孩子才用的名字。 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是康涅狄格河航運頂端的入口港,氣候涼濕,夏季多炎熱,赫本在這裏養成了一種自幼喜愛並終身受益的習慣喜歡遊泳和洗冷水澡。她隻要有時間,就和小夥子們跑到康涅狄格河裏去暢遊一番,在水裏嘻笑逗鬧,赫本快活極了。她因為喜歡遊泳,也養成了一種洗冷水澡的習慣。即使在冬天,她也會“撲通”一聲跳進冰涼的水裏。在家裏她總是用涼水洗澡。一出浴缸,她母親就用大毛毯裹住她赤裸的身子,把她抱到火爐旁取暖。喜愛遊泳和洗冷水澡,使赫本自幼鍛煉出一種不怕苦的良好品格,但卻同時也使她從小很任性。 凱瑟琳自幼就酷愛戲劇,尤其是莎士比亞劇。她常常和兄弟姐妹在家裏演戲,因為兄弟姐妹多,所以演戲劇成了他們家裏經常性的娛樂活動。赫本總是扮演主角,如若不然她就不幹,因為她是最大的女孩,沒辦法,大家總是讓任性的凱瑟琳演主角。有一次,在家裏演《鵝媽媽的故事》裏的“藍胡子”,赫本扮演那個謀殺妻妾的丈夫。房門緊鎖,禁止出入,赫本戴著一個用染料染成的藍胡子,煞有介事地把妻妾全部殺掉。她還組織孩子們進行義演《美女與野獸》,她在劇中扮演一個獲得美女愛情的野獸。整場表演、特別是最後美女在花園裏的石洞旁找到奄奄一息的“野獸”那一段,她演得精彩極了!觀眾都被感動了。演出取得了成功。這是第一次登台,赫本增加了自信。此後她更是對戲劇如醉如癡。 1924年,赫本進入賓夕法尼亞州的布林莫爾學院學習。其實,赫本非常討厭學習,隻是對戲劇表演有興趣。但是為了爭取能在學校裏參加戲劇演出,她還是不得不考一個好分數。老師對她很頭疼。知道她不喜歡讀書,但她每次考試分數都很高,老師也奈何不得。她在學校裏除了學習外,一切時間都花在學習戲劇表演藝術上,甚至都有點走火入魔了,言行舉止模仿著戲劇人物的姿勢。有一次,她走進學校餐廳時,完全象一個劇中主角走上舞台一樣。她骨瘦如柴,但卻把身體挺得筆直,頭抬得高高的。見到此情形,滿屋子人都莫名其妙,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搞不懂這是什麼一個人物。終於,有一個學生忍不住說:“臭美!”全餐廳的人嘩然大笑起來,本來內心就恐慌的赫本立即兔子似地逃走了,甚至接連好幾個月都不敢邁進這個餐廳。但是她由於成績好和酷愛戲劇,而且精力充沛、活潑好動,終於得以經常在學院裏參加演出,特別是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其中最有名的是1928年她臨畢業的四年級時的一次演出,那天演出《月亮裏的女人》,她扮演潘多拉,打著赤腳,身穿一件白長袍,頭上戴著一頂花冠。她把劇中潘多拉時而沉默不語、時而愛慕虛榮、時而又英勇好鬥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赫本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全院師生的熱烈掌聲。這使赫本大受鼓舞,她發現自己不僅對戲劇和表演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也有在每出戲裏演好角色的信心。於是,她決心大學畢業後矢誌從事表演藝術。可以說是興趣鼓勵著她,是成功堅定了她,這時,她不滿19歲。 雖然已是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可是赫本對自己的長相和身材一點信心也沒有。正是女孩子都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年月,她卻長得骨瘦如柴,滿臉雀斑,而且聲音特尖,刺耳沙啞,會令許多人感到不舒服。但是,另一方麵,或許是由於經常從事戲劇表演,為劇中人物所潛移默化的結果,赫本這時候已經很有些雍容華貴、氣質高雅了,充滿著十足的貴族小姐派頭,所以在大學裏,倒也有不少男孩子追求她。但是,在與小夥子的約會中,她也總象是在舞台上,她總是在象背誦台詞一般,興致來了,有時她甚至獨自講上好幾個小時,可憐的小夥子連說一句表白的話的機會都沒有。然而,當她發現自己講得過多而停下來時,馬上又覺得時間不早了,於是她馬上命令:“我們回家,馬上走!”弄得小夥子哭笑不得。而且,她嚴正地潔身自好,絕對不允許男方有任何一絲邪念,甚至接吻也隻是蜻蜒點水似地來一下,弄得小夥子索然無味,或者敬而遠之,或者退避三舍。 不過,固執任性的赫本最終還是在大學裏愛上了一個男生。那是在臨畢業的一次舞會上,一個舉止高雅、風度迷人的高個子男孩向她走來,請她跳舞。他們配合得極為默契,談吐融洽,而且赫本發現,自己同他在一起,完全沒有了與別的男生在一起時的長篇大論和胡說八道。不知不覺地,赫本喜歡上了他。他是拉德洛-史密斯,29歲,來自費城的一個富家子弟,當時在布林莫爾學院寄宿學習。他喜歡那種貴族氣派很濃的女人。此時赫本雖然隻有19歲,但卻也端莊矜持,氣質高雅,不禁使他一見鍾情。1928年1月,兩人結婚了,這是赫本的第一次婚姻,也是她唯一的一次婚姻。然而,這不是一對如膠似膝的夫妻,尤其是赫本不願意大學畢業後就被束縛在家庭裏,做一個史密斯太太,她無法抑製自己對戲劇表演的強烈愛好,她渴望著登上舞台。所以,這對夫妻在度過短暫的一個月蜜月之後,赫本就搬出丈夫的家,離開費城,到紐約去尋找演戲機會。紐約有全國著名的娛樂中心百老彙,她向往百老彙。赫本在紐約住的是一間租來的簡單便宜的公寓,與當初和丈夫兩人住的豪華的別墅簡直無法相比。但她還是走出了家庭。史密斯每個周未到紐約與她團聚兩天,不過,夫妻關係當時仍然很好。不久,她經熟人推薦,加入了著名的巴爾的摩劇團,並隨劇團參加了《查理納》等舞台劇的演出。因為有自幼的戲劇熏陶和良好的素養,赫本的演技得到了人們的喜愛,赫本終於走上了自己的理想之路。1932年,赫本又主演了《勇士的丈夫》,在劇中扮演一個“清秀而驕傲的金發女郎”。赫本塑造形象極為成功,演出非常精彩,觀眾長時間的熱烈鼓掌。從此,赫本在百老彙嶄露頭角,一舉成為百老彙轟動一時的劇團新秀。 早晨的榮譽 正是戲劇舞台上的成功使她走上了銀幕。在她演出《勇士的丈夫》時,好萊塢的雷電華影片公司正準備推出影片《離婚起訴書》,然而劇中一個神經錯亂者的女兒這一角色人選卻還未物色到。一天,該公司的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觀看了赫本演出的《勇士的丈夫》後,發現她的性格與眾不同,而且外表楚楚動人,他覺得她這種形象在銀幕上可能更加吸引觀眾,於是便鼓勵她來公司試鏡頭。誰知一試鏡頭竟大出著名導演喬治-顧柯的意料之外。她雖然是初次接觸攝影機,表演顯得有些笨拙、粗糙,讓人多少很失望,但在攝影機前她卻一點也不顯緊張,並且比在舞台上更能淋漓盡致地表現自己的感情。顧柯說:“她非常了解攝影機,與我以前所見到的演員迥然不同。”起初,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她太古怪了,毫無可取之處。但是在一場需要濃厚感情氣氛的戲裏,她有一個動作拿起一個杯子來,這時鏡頭正對準她的背。出人意料地,她使人產生了一種極為強烈的感受,她使你感覺到了她拿杯子的動作的份量。”顧柯認為她的那段表演說明她有很深的造詣,大衛-塞爾茲尼克也同意他的看法。於是,雷電華影片公司選中了赫本,這是她所接受的第一部片約。 在美國,搞戲劇的人曆來瞧不起好萊塢,那裏就好比世界的盡頭,但是雷電華決定以周薪一千五百美元雇用她,這使她簡直不敢相信。她想,既然對方肯出如此可觀的薪水,倒不妨到那個被人鄙視的、粗俗的好萊塢走一趟,看看它究竟怎麼樣。這樣,1932年7月1日,凱瑟琳開始了對她來說意義重大的好萊塢之行。她帶著笨重的行李,紅頭發隨便地梳成個結,身上穿著件不太合身的灰色絲綢衫,頭上帶一頂不倫不類的平頂帽,從紐約來到了好萊塢。 初到好萊塢,凱瑟琳心都涼透了。雷電華是好萊塢最荒涼的角落,使人感到十分壓抑。更糟的是,這部影片從開始拍攝就風險很大。赫本在劇中的角色關係到整個影片的成敗,而這部影片的成敗又關係到凱瑟琳的銀幕生涯能否走下去。影片開拍時,拍攝腳本還沒有最後完成,編劇隻好坐在攝影機後麵,一邊拍戲一邊把腳本打印出來發給演員們熟悉台詞,這對於習慣舞台演出的凱瑟琳來說,是難以適應的。重要的是,凱瑟琳完全不喜歡,甚至極端蔑視好萊塢的浮華和鄙俗,處處有意顯得自己是個職業的反叛者。第一天拍片中途休息的時候,與她搭檔的好萊塢著名男影星約翰-巴裏摩爾請凱瑟琳到他的更衣室去。凱瑟琳去了,可巴裏摩爾突然把全身的衣服脫光。凱瑟琳大吃一驚,嚇得連連退縮,在牆角裏站住。 “我親愛的,”巴裏摩爾說,“每一個年經姑娘跟偉大的約翰-巴裏摩爾做愛都會感到很刺激。”“我可不!”凱瑟琳驚恐地說,“我爸爸不允許我生小孩!”接著,巴裏摩爾伸手去捏她的屁股。“住手!你要再這樣,”凱瑟琳說,“我就罷演!”“哦,是嗎?我還不知道你已經演戲了呢,我親愛的。”巴裏摩爾尖刻地說。接下來,他挨了一頓揍。 《離婚起訴書》如期在一個月後拍完。凱瑟琳雖然是初上銀幕,但憑她的天才和本能,她表演得還是很出色的。影片一開場是她從樓梯上走下來,並歎了一口氣,凱瑟琳未發一言,但僅此一走一歎即魅力四射,征服了喬治-顧柯的心。樣片預演時,是凱瑟琳最緊張的時刻,有一個觀眾喊起來:“好一張難看的臉!”但當樣片放映結束時,大衛-塞爾茲尼克描繪了當時的情形:“每個人都驚得傻了眼。現在當然人人都承認這張使人驚歎不已的臉了。就在那場戲中,赫本走過了一個大布景房,巴裏摩爾從這間房裏走出來,說他想找一個地方休息一下。於是她抓起一個枕頭,獨自在櫥爐邊躺下了。觀眾這會兒才第一次看清了她,他們看見了她漂亮的動作。此刻她成了一個偉大的人物,成了一個影星,一個傑出的影後。就在這幾個簡單的台步中,一顆明星誕生了。” 對於赫本初次走上銀幕,這些可能是最直接、最有權威性的回憶了。它真實地反應了一個新手是如何打響第一炮。正是這出師的成功,使她堅定地走上了表演之路。 1933年,赫本主演了《早晨的榮譽》(又名《驚才絕豔》)一片,她在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瘋狂的、但卻又天真浪漫而且卓有天才的女演員,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並因此而獲得了1933年度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對於她的獲獎,當時好萊塢許多人感到不悅。凱瑟琳自1932年到好萊塢以來,至今剛剛一年,僅主演過兩部影片,這第二部就輕鬆地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獎。但是赫本討厭好菜塢,不願與人交往,即使成名以後也很少出入社交場合,這使人們與她疏遠。另外,凱瑟琳衣著隨便,嗓音高尖沙啞,家中還養著一隻猴子,這些都為好萊塢的太太小姐們所不齒。所以,在一開始走進好萊塢並步入影壇時,赫本就輕易地摘取了好萊塢影後的桂冠,這要得益於《早晨的榮譽》,而對赫本來說,亦可稱為是“早晨的榮譽”。而同時,她也開始為許多好萊塢人所不容。 人們既不喜歡她,她也沒來領獎,這使得頒獎現場十分尷尬,於是在頒發最佳女主角獎時,司儀隻好把另外兩位獲提名的女主角叫上台來,送她們每人一束玫瑰花,來賓們這才被逗得開懷大笑起來。“此後赫本又主演了一係列影片,其中1934年拍了《小婦人》、《烈性子女人》、《心碎了》。在最後這一部影片裏,赫本扮演了一個女作曲家。這個女作曲家始而背叛自己擔任樂隊指揮的丈夫,繼而又徘徊於丈夫和一個年輕的追求者之間。由於凱瑟琳以充分的精力表現出人物鮮明的個性,加上導演構思成功,使這部情節平平的影片獲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1935年,由著名導演喬治-史蒂文斯執導,赫本主演的《愛麗絲-亞當斯》開拍了。這是一部受到普遍歡迎的喜劇片,赫本在片中扮演一個出身卑微、但一心想躋身上流社會的年輕姑娘。片中凱瑟琳演得格外溫柔可愛,各種細節處理得恰到好處。她以多姿多彩的演技,把一些難度極大的戲處理得十分適度。在朝聖者的舞會上,她輕浮挑逗地四處東張西望,雙眼充滿了粗野的欲望,搜尋著能跟她跳狐步舞的男人。導演覺得非常難拍的門廊那場戲她百般地討好她的未婚夫,以便讓他高高興興地跨進她父母的那間破舊而陰暗的陋屋,凱瑟琳也演得十分成功。她憑自己的技巧,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票房毒藥”找到了解毒藥 但是人們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在這個時候,凱瑟琳的從影生涯出現了極大的波折。1936年,凱瑟琳在約翰-福特執導的《蘇格蘭的瑪麗》一片中扮演瑪麗這個角色。福特1935年曾因執導《告密者》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當時,他穿的是一件藍布襯衣。這一次,福特從頭至尾都穿著它,迷信能夠因此而給影片帶來運氣,引起轟動。然而這部影片卻無情地失敗了,公演後票房收入極低,影片老板都怨聲載道。因為這一部片子,赫本被票房老板稱為“票房毒藥”。這個詞起初是嘉寶走下坡路時出現的。在嘉寶從影的後期,她所主演的悲劇已經不再吸引人。有個劇院老板甚至咒罵她是“票房毒藥”,於是後來,這個詞就一直用來稱呼那些不賣座、票房收入不高的演員,而赫本這個時候也得到了這一個“雅號”。 1937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