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四大名捕(1 / 2)

寧王見用計不成,便又哈哈大笑說:“華太師!本王不妨直言,當今皇上昏庸無道,以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太師若是肯助我發兵,奪得皇位,他日定封太師為天下第一功臣,你看怎麼樣?”太師說:“老夫我深得皇上器重,在朝中任職多年,況且我祖上三代皆得皇上厚愛,以天下第一功臣自居,也不為過,又何必舍近求遠,冒著殺頭的危險,再去做天下第一功臣呢?”

寧王說:“這麼說你是不肯助我,與我為敵了!”太師說:“下官不敢,其實王爺乃是先皇正脈,想要做皇上,用不著這麼興師動眾,大費周章嘛!下官有一計,王爺若是依計而行,將來下官為王爺撫首墜蹬,犬馬效勞也未可知啊!”寧王大喜,說道:“噢!竟有這事,快快說來聽聽!”太師說:“王爺可以盡快修書一封交與皇上,請皇上讓出皇位,王爺登基先坐上兩三年再說......”

寧王大怒說:“你敢戲弄本王,信不信本王立即發兵,踏平華府,將你滿門抄斬!”華太師說:“王爺,這看是在華府哎!王爺身邊的隨從,連你加在一起,也隻有十個,而且身上帶槍的總共才六個人,王爺,想要抄我華府,想是不大容易啊!哈哈!”

寧王聞言怒不可遏。華太師說:“哎!王爺,你先消消氣,好像你的幾個隨從改變主意了”。隻見春、夏、秋、冬四香手持長劍,站到了華太師一邊。寧王大怒說:“啊!想不到本王待你們不薄,你們竟然背叛我,如果本王猜的不錯的話,江南四大才子也應該站到你那邊去了”回頭一看,果然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禎卿也站了過去,躲在四香的後麵。

寧王生氣的問唐仲虎:“你為什麼不過去?”唐仲虎說:“寧王待在下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小人至死也不忘王爺的大恩大德,不過......”寧王高興的問:“不過什麼?”

唐仲虎說:“不過王爺要在下到太師那邊去,在下不敢不從”。說完也跑了過去。寧王大怒,問奪命武生說:“你要不要過去?”奪命武生說:“屬下誓死效忠王爺,王爺請放心,當年家兄的書生奪命劍在武林兵器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在下深得家兄真傳,武藝又精進了不少,更練成了刀槍不入的金鍾罩和鐵布衫,莫說是一個小小的華府,就算是皇宮禁院也能被我夷為平地,王爺,你且站在一邊,靜候佳音”。

這時華太師說:“且慢,王爺,你我雖是水火難容,但是終為一朝之臣,況且先皇待下官祖上不薄,今日不如息事寧人,就此止住。下官與王爺以及在場的所有人等就此立個誓言,今日之事就當沒有發生過。一則不動兵戈,二則保住先皇遺脈,兩全其美,豈不是好!”

寧王說:“你當我是三歲小孩嗎,一旦消息走漏,那我豈不是又要遭滅門之禍,我看太師你分明就是怕奪命武生大開殺戒所做的緩兵之計”。太師說:“不!其實皇上早已覺察出王爺的圖謀,隻是沒有證據,於是便秘密派出京城四大女捕頭前來查明。在下與刑部尚書交情頗深,可念在先皇的麵上,就此止住,而且諸謀未果,罪減三分,王爺一旦就此罷手,那麼謀朝篡位之說便沒了理由,皇上即便知道了今日之事,老臣也可在皇上麵前推脫,隻道是酒後失德,蓄意鬧事,皇上自然也不會怪罪王爺,且請王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