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材生產實施GAP管理的緊迫性和可行性

程惠珍1周榮漢2(1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2中國藥科大學,南京,210009)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第32號令,發布了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試行),並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現就中國藥材生產實施GAP管理的緊迫性和可行性談談我們的認識。

1.為什麼要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

GAP中藥標準化是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基礎和先決條件。中藥標準化包括藥材標準化、飲片標準化、中成藥標準化,其中藥材標準化是基礎,而中藥材的標準化有賴於中藥材生產過程的規範化,藥用植物不同的種質,不同的生態環境,不同的栽培技術,不同的采收加工方法等都會影響藥材的產量和質量。為穩定和提高中藥材的質量及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對中藥材生產全過程實施GAP管理,以完善現代中藥的質量保障體係。

1.1當前中藥材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1.1.1種子種苗的提純複壯和優良品種選育工作滯後,造成中藥材的質量不穩定由於大多數的藥用植物,引種栽培曆史較短,因此保留著許多野生性狀,目前栽培的中藥材種質混雜,表現為種內變異的多樣性,如栽培的人參有大馬牙、二馬牙、圓蘆和長脖等類型。形態特征的不同,產量和質量也有顯著差異。

1.1.2產品中農藥殘留,有害重金屬含量超標,影響了我國中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由於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已不能滿足醫藥工業迅速發展的需要,人們必須對野生藥材引種栽培,但在栽培過程中,往往受到各種病蟲害的危害,直接影響中藥材的產量和質量,造成重大經濟損失。1997年國家中醫藥局組織有關單位對中藥材植保問題開展調研,認為對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是目前中藥材生產中最薄弱的環節。病蟲害種類多、為害重、損失大。由於藥農缺乏有關的技術知識,濫用、誤用農藥問題突出。直接損害人體健康,阻礙中藥走向國際市場;環境汙染加劇,破壞了生態平衡;再則長期高濃度,大劑量,不合理使用農藥,病蟲害的抗藥性迅速增加,使防治的難度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由於中藥材生產麵對市場經濟的生產組織體係尚未完善,地區間種子種苗調運極其頻繁,因許多藥材種子種苗攜帶病菌、害蟲,促使了病蟲的傳播蔓延。

1.1.3由於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野生資源消耗速度過快當前對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仍然薄弱,受到價格和市場的影響,常招致資源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如甘草、麻黃、肉蓯蓉、川貝母、石斛、穿龍薯蕷、冬蟲夏草;由於環境退化,生態平衡失調,有些藥用動植物分布區縮小,甚至減少到快要絕滅的臨界水平,這將嚴重影響我國中醫藥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1.4中藥材的栽培、加工技術不規範對地道藥材的開發和利用不充分,大宗藥材栽培技術研究推廣力度不大,中藥材的種植沒有嚴格的規程,生產管理粗放,單產低,質量差的現象較為普遍。如藥材的適時收獲很重要,過早收獲藥勢未成,過遲收獲盛勢已去。許多優良栽培、加工技術被拋棄。因此,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的製訂與實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就不言而喻了。

1.2國外藥用植物種植業狀況

歐盟對藥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的種植實施了GAP管理。為指導促進藥用植物栽培業的發展,日本厚生省成立了“藥用植物栽培與評價方針製定委員會”,農林水產省也製定相應的種植藥用植物的獎勵政策,厚生省每年對重點生藥的栽培資料進行總結整理,如現已出版的《藥用植物栽培與品質評價》5冊,在良種選育,種質保存,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組織培養等方麵開展綜合研究。我國是藥用植物栽培大國,無論在栽培曆史,傳統經驗及可供選育的品種等日本遠不及我國,但在建立發展現代藥用植物栽培業,注意有效成分的監測追蹤,盡量不用化肥、農藥,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