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最後一次,他跪著重複他的祈禱:“我的上帝,為何您不垂聽我的祈求?讓我中彩票吧!隻要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願終身侍奉您。”
就在這時,聖壇上空發出一陣宏偉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在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在製定一個明確的計劃之後,關鍵是要落實在行動上,否則你到死都會像以前那樣將工作無休止地拖延下去。
所以,當你有衝動要把計劃付諸行動時,不要放棄。想到了就做,做到事情結束為止。
拿破侖·希爾在幼年時便立下大誌:將來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位名作家。
希爾的決心非常堅定,他也非常清楚,要成為名作家,一定要先擁有運用文字的嫻熱技巧,所以必須先有一本好字典。可是,在他成長的窮困鄉間,要有足夠的零用錢去買一本好字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抱有堅定信念的希爾不接受這一事實,他竭盡所能地去積攢能獲得或賺得的每一分錢,終於有一天,他存夠了錢,買到了一本字數最多、內容最詳盡的好字典。
希爾拿到他的字典後,第一件事便是翻到“Impossible”(不可能)這個單詞,隨即把這個單詞剪下來丟棄。他說:“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我的一生中也永遠不會有不可能完成的事。”
另一位芝加哥出身的著名成功人士是W.克勒蒙特·史東。他在自己辦的雜誌《成功》中談到:“不必理睬向你說‘不可能’這些悲觀字眼的人。”然後,他提出好的方法來證明“那種事不可能”乃是謊言。
以下就是他的建議:
“有數百萬人在他們的人生中擁有能力卻不能實現更高的目標,這是為什麼呢?”
“聽到別人對他說‘那種事是不可能的’,自己也就相信了,並且未曾學習和應用‘積極思考法’來振奮自己。如果他們能有意識地樹立起積極的態度,縱然周圍滿是荊棘,也能在不侵犯他人權益的情況下,達到所有目標。”
“他們如果采取下列行動,就必能實現一生的最高目標,解決最困難的問題。”
“對自己讀到、聽到、看到、想到以及經驗的事物,加以剖析,有所領悟並靈活運用。”
“設定極高的理想目標並寫成文章,然後每天利用30分鍾或更長的時間,就該目標進行學習、思考、擬訂計劃。”
“這樣重複多次以後,潛意識中將會顯現自己所要的答案。”
拒絕不可能,才會有可能。
成功就是如此簡單。
“不可能”或者“我做不到”都是一種推托的借口,在工作中,隻要努力,就沒有“不可能”。所以,麵對困難,不要輕言放棄,要積極地尋找方法和解決的途徑。
成功是在行動中獲得的,積極行動才能創造奇跡。在工作中,積極的行動不僅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還可以讓我們克服懶散的習慣。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積極行動起來,一切皆有可能。
底線哲語
成功是在行動中獲得的,積極行動才能創造奇跡。在工作中,積極的行動不僅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還可以讓我們克服懶散的習慣。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積極行動起來,一切皆有可能。
【善用頭腦風暴,激發無限潛能】
人的潛能有多大?如果用海下冰山來形容潛能,那麼隱藏在海平麵之下的巨大冰山就是我們尚未開發出的潛能,而那海平麵上的冰山一角就是我們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顯能,這隻是極小的一部分。
人的潛能是巨大的,但是任憑它沉睡,不去喚醒它、點燃它、引爆它,它就不會產生實際效用,沒有半點價值。隻有實現由潛能到實力的轉化,變巨大潛能為巨大實力,才能夠獲得成功。那麼,我們該怎樣去開發自己的潛能呢?
1.充分考慮自身的天賦、資質等客觀條件
我們應根據自身的天賦和資質,特別是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長來確定應當著重開發的潛能,隻有這樣,才能使潛能的挖掘事半功倍。
珍妮·古多爾清楚地知道,她並沒有過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動物方麵,她有超人的毅力、濃厚的興趣,而這正是幹這一行所必需的。所以她沒有去攻讀數學、物理學,而是進到非洲森林裏考察黑猩猩,終於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
湯姆遜由於“那雙笨拙的手”,在處理實驗工具方麵感到很煩惱,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於理論物理,較少涉及實驗物理。他找了一位在做實驗及處理實驗故障方麵有超常能力的年輕助手,這樣他就彌補了自己的缺陷,努力發揮自己的特長,奠定了自己在物理界的研究地位。
阿西莫夫是一個科普作家,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科學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普作家。”於是,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科普創作上,終於成為著名的科普作家。
達爾文學數學、醫學呆頭呆腦,一摸到動植物卻容光煥發,他將這方麵強項發揮到了極致,終成生物界一代泰鬥。
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他在老師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體會到這就是最適合自己的行業,經過努力,後來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人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才能,人人都有自己的最佳發展區。開發潛能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天賦、資質等客觀條件,大力開發優勢潛能,否則,就會費時費力還沒有成效。
2.自我暗示的成功心法
你要想成功,就要每天不斷地在心中念誦自勵的暗示宣言,並牢記成功心法:你要有強烈的成功欲望、無堅不摧的自信心。如果你使精神與行動一致的話,你將會獲得信念的神奇力量,它將會替你打開潛能之門。
3.適時增加壓力
雖然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但隻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自身的潛能。逆境是開發潛能的動力之一。科學家貝弗裏奇說:“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作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很多作家、畫家平時靈感難尋,隻有在交稿時間迫近造成的壓力下,大腦裏才容易閃現出靈感。”創造學之父奧斯本說:“多數有創造力的人,其實都是在期限的逼迫下從事工作的。決定了期限,就會產生對失敗的恐懼感,因此,工作時加上情感的力量,會使得工作更加完美。”他還說:“誰被逼到角落裏,誰就會有出奇的想象力。”
當然,壓力不能過大,壓力過大,就會把人給壓怕了、壓趴了。適度的壓力,不但是行動的最好保障,而且往往能讓人把潛能發揮到極致,創造出令人震驚的奇跡。
底線哲語
人的潛能是巨大的,但是任憑它沉睡,不去喚醒它、點燃它、引爆它,它就不會產生實際效用,沒有半點價值。隻有實現由潛能到實力的轉化,變巨大潛能為巨大實力,才能夠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