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淩霄靜室。
淩霄正在給淩恒淩瑤兩人講解修行之基。
——“修行者乃是與天爭命,本就是逆天而行。因此純粹的體修中流傳著一句話——萬物盜天以長生,人盜萬物以資身。固修行者須有一顆堅毅的‘道心’方能不在這逆天而行的道途中迷失自我,成為傀儡一般的存在。”
似乎也是感到這樣的言論對此時的淩恒淩瑤還是太過於玄奧了,淩霄頓了頓,抬頭問道:“你們可知為何族中大多數子弟都在成年築基後才開始真正修習修行法訣?”
淩恒淩瑤二人搖了搖頭。
“因為人族之中,幼年孩童的經脈骨骼一直都在發育之中。此時他們的經脈骨骼不管是修玄還是修體,都容易出現大的損傷,而這大的損傷很可能就會影響到其今後的成就。不知是哪一個時代,人族的一位大能取玄修體修之同,創造了一種名為‘養氣訣’的修行法訣。後來的大能繼養氣訣之後,又以養氣訣為基,由此開辟了玄體雙修的道路。”
“你們平常打坐時所修習的法訣,其實就是養氣訣。煉天地之靈氣化入經絡,溫養神魂和肉身。練氣之舉乃是厚積而薄發,故此經常這類人在真正習得玄法之後,一躍而通天。”
……
“道中,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淩霄的聲音此刻顯得虛無飄渺,空靈靜謐,如春風化雨般植入聞著心間。
淩恒、淩瑤此刻盤膝而坐,自小修習的養氣訣隨淩霄虛無空靈的聲音自發運轉。隻見從淩霄身上竟然浮現出一道道奇詭的光影,隨著這飄渺的“道音”進入淩恒淩瑤的身體之內,使得淩恒淩瑤對於“道”的理解相對於同齡人又深刻了一分——這些光影竟然是由玄明化清訣所催生的“道痕”。
…………
——是夜,蟾月高照,群星璀璨。
藏經閣乃是一座四方樓閣,分作五層,占地有數百丈方圓,四麵樓閣之頂分別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獸,以四象之勢鎮守藏經閣。
而此時的藏經閣頂樓內,淩恒、淩瑤對月而坐。養氣訣所化之元力正遊走於兩人的脈絡血肉之間,不知不覺間溫養著兩人的心神體魄。
這養氣訣雖然在這蒼茫大地上人人都曾習得,但卻恐怕是鮮少有人意識到這養氣訣便是最初級的玄體雙修的功法的雛形吧。隻是這養氣訣合體魄元神為一,並無任何屬性傾向,故此才能與修習者日後的修煉法訣相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有的玄體雙修功法皆脫胎於養氣訣。養氣訣與各大雙修功法的唯一不同或許便是所謂的“雙修功法”皆是各有屬性的,固此衍生出各種千奇百怪的能力。不過,正因為如此,養氣訣的溫和屬性卻是各種雙修功法都不具備的。也許唯有內蘊生機之力的水木兩係功法相對於其他屬性的雙修功法更加接近於養氣訣吧。
不過,即便是萬年青,依舊有枯死的一天;即便是柔如水,亦有化冰的一刻。說到底,依舊是與養氣訣無屬無性的“元力”擁有質的差別,而養氣訣唯一的缺陷便是在於它雖兼容萬物,卻沒有任何的殺傷力,而恰恰是這一點,在強者為尊的蒼茫大地卻是成了它的死穴。
此時淩恒默運養氣訣,一絲絲清涼之感從全身毛孔之中傳來。接著彙入養氣訣運行之經脈,隨著經脈遊走一個周天之後便化為元力衝向丹田。
丹田是修行者的一大命門。對於單修魂魄的玄修而言,在未修成元神之前,三魂七魄所依附的意識海便是以丹田為媒介,借元力淬煉自身。待得一日魂魄蛻變,化為不死不滅的元神,方可承受各種天地之力的傷害,脫離“丹田”的桎梏,直接與天地交感。
而對於單修體魄的體修而言,丹田亦是必不可少的命門之一。修體者盜萬物以資身,然萬物其質皆為“氣”。未成就寶體的體修同樣是要依靠丹田,依靠所修功法將揉雜的天地之力化為肉體可適應的玄力,以玄力淬體。待得成就寶體,則幾可無物不噬,所以寶體又有一別稱——不滅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