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鼻疾(1 / 1)

辛夷酒(二)

【適用人群】肺熱鼻塞多涕(鼻炎)者。

【主要功能】宣肺通竅。

【配方組成】辛夷、白芷各1克,槁本、甘草、當歸各2克,羊脊髓28克,黃酒2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羊脊髓切成小段煮沸備用,其他中藥粉碎成粗末,全部置於容器中,加黃酒浸泡,經常攪拌,3~5天後,濾去藥渣,靜置澄清,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0~20毫升。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宋·《聖濟總錄》。

萊菔酒

【適用人群】口、鼻、耳皆出血不止者,或單純出鼻血者。

【主要功能】止鼻出血。

【配方組成】萊菔(幹品研末)10克(或萊菔汁100毫升),白酒適量。

【製作方法】每10克萊菔末,用白酒15毫升,萊菔汁100毫升,加入白酒50毫升,各先煎白酒至沸,再加入萊菔末或汁,再煎一二沸,即可。

【用法用量】口服。1次(或去渣)頓服。直至奏效。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普濟方》。

壺蘆酒

【適用人群】鼻塞、眼花疼痛、腦悶者。

【主要功能】祛邪通竅。

【配方組成】苦壺蘆子(又名苦葫蘆子)50克,白酒1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藥材研細,置入容器,加入白酒浸泡,密封,3~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少量滴患鼻中,每日滴2次。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醫部全錄》。

芫花酊

【適用人群】鼻炎等患者。

【主要功能】消腫解毒,活血止痛。

【配方組成】芫花根(幹品)30克,酒精(75度)1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芫花根研為粗末,置入容器中,加入酒精浸泡,密封,14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用幹棉球蘸芫花酊,擰幹,外裹薄層消毒幹棉花,成一棉卷,塞入鼻腔內。棉卷的位置,以深塞為宜,過淺達不到治療目的;慢性鼻炎患者,可塞中隔與下甲之間;對副鼻竇患者,則塞中鼻道較好。若覺有刺激黏膜有灼熱感後,5~10分鍾取出,用溫熱生理鹽水衝洗鼻腔。每日塞1次,每次持續60~120分鍾後取出或自行脫出。通常5次為1個療程。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中藥製劑彙編》。

滴鼻液

【適用人群】鼻塞、頭悶、涕多不利者。

【主要功能】通氣消腫。

【配方組成】黃芩、生甘草、紫花地丁各7.5克,尼泊金1.5克,麻黃素15克,酒精(95度)2升。

【製作方法】將前3味加3升蒸餾水煮沸,60分鍾後過濾,再加3升水煮沸30分鍾,兩次濾液合並混合(約4升),放置一天後澄清除渣,然後調pH6~7,用碳酸氫鈉煮沸濃縮至1升左右,放冷,加入酒精,再放置一天後取出澄清液,減壓回收酒精至無醇味為止,然後加蒸餾水至3升,抽濾,取得澄清液。加入尼泊金及麻黃素,有混濁現象,可用濾紙再濾,得到紅棕色的澄明液,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滴鼻。每日滴3次,每次滴1~2滴。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中藥製劑彙編》。

黑山梔酒

【適用人群】鼻出血者。

【主要功能】消炎,活血,止血。

【配方組成】三七末3克,百草霜15克,黑山梔50克,黃酒300毫升。

【製作方法】用黃酒煎前3味至減半,去渣,即可。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服1劑(重症2劑)。分2~3次服。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忌食辛辣油炸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