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前3味研成粗末,用米酒潤濕浸透,裝入滲漉器中,進行滲漉,5~7天後,收集滲漉液,靜置澄清,引出上清液,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空腹溫飲。每次飲服20毫升,不拘時,愈即止。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明·《景嶽全書》。
麻醉酊
【適用人群】拔除鬆動牙齒須表麵麻醉的患者。
【主要功能】麻醉止痛。
【配方組成】細辛3克,白芷6克,蓽茇9克,醫用酒精(75度)1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前3味研成粗末,用醫用酒精潤濕浸透,裝入容器,5~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用棉簽蘸取藥液少許,塗於要拔除的牙齒周圍,稍等片刻,即可拔牙。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北京市中草藥製劑選編》。
獨活酒(二)
【適用人群】風寒牙痛、遇熱則痛減者。
【主要功能】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配方組成】防風、製附子各25克,獨活、莽草、細辛各50克,白酒2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前5味共研成細末,置入容器,加入白酒,煎至一半,去渣,即可。
【用法用量】外用。趁溫含漱冷吐,反複含漱,痛止即停。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普濟方》。
槐白皮酒
【適用人群】風邪外中、身體強直、肌膚不仁、熱病口瘡、牙疳、喉痹、腸風下血、陰癢等症患者。
【主要功能】祛風利濕,消腫止痛。
【配方組成】槐白皮30克,白酒5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藥材切碎,置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和500毫升清水,用小火煎至減半,去渣,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溫服。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服用20毫升。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中國民間百病良方》。
牛膝清酒
【適用人群】患口瘡的小兒。
【主要功能】治小兒口瘡。
【配方組成】牛膝30克,清酒1杯。
【製作方法】將藥煎至酒剩七成,去渣即成。
【用法用量】分3次服下。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參考《聖濟總錄》。
獨活細辛酒
【適用人群】牙齒腫痛者。
【主要功能】祛風、消腫、止痛。
【配方組成】防風、製附子各2.5克,獨活、莽草、細辛各5克,白酒100毫升。
【製作方法】將前5味藥研成粗末,置於提取釜中,加入白酒浸泡,攪拌,5~7天後,濾出酒液,靜置澄清,引出上清液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趁溫漱冷吐,反複含漱,痛止即停。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隻能含漱不可咽下,以防中毒。
莽草獨活酒
【適用人群】風牙疼痛者。
【主要功能】治風牙疼痛。
【配方組成】獨活、莽草、細辛、附子、防風各15克,好酒500毫升。
【製作方法】將前5味切碎,用好酒煎至300毫升,即成。
【用法用量】溫漱口中,冷後吐出。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勿吞服。
複方白茄根酊
【適用人群】拔牙須麻醉的患者。
【主要功能】局部麻醉、止痛。
【配方組成】生川烏、生草烏、天南星、生半夏、白胡椒各9克,白茄根18克,醫用酒精(95度)2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前6味研成粗末,置入容器中,加入醫用酒精,浸泡7~10天,經常攪拌,濾出酒液,靜置澄清,引出上清液,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用棉簽蘸取藥酊,塗於患牙的齒齦處,然後等牙齦與牙周分離後,再塗該藥酊,即可拔牙。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中藥製劑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