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是美洲的本土植物,1493年航海家哥倫布第二次航行到美洲的海地島。他看到島上印第安人的兒童,一麵哼著歌曲,一麵合著節奏歡樂地把一個黑色的球扔來扔去,這球落到地麵後,竟然彈跳到幾乎與原來一樣的高度。哥倫布大為驚訝,仔細地向印第安人打聽,才知道世界上有一種彈性非常好的物質——橡膠。
橡膠是從含有橡膠的樹皮裏流出來的白色樹汁。印第安人把它叫做“卡烏巧烏”——意思是“樹的淚水”。用樹汁曬幹而成的橡膠,叫生橡膠。它生性怕熱,稍一受熱,就變得像濕麵團似的,又軟又粘。天氣一冷,它又變得像玻璃一樣,又硬又脆,這就使得這種生橡膠沒有什麼實用價值。這些問題一直到1844年美國人古德意發明了橡膠硫化技術後才得到徹底解決。
安東尼奧搞不懂趙大囂需要這東西幹什麼,趙大囂自然也不能說,他笑道:“我看這東西很有趣,想要多買些,老安能不能運幾船來?”
這種東西還要幾船?葡萄牙人的蓋倫大商船一船就能運上幾百噸,可這東西根本沒用,以前也沒人運過。不過顧客就是上帝,既然趙大囂需要,那就給他運來就行了。
與葡萄牙人談成第一筆交易,趙大囂很高興,又問道:“你們還有錫礦與銅礦嗎?”
“有啊,趙大人還需要這些?”
“對,越多越好,也先運來幾船我看看行情!”
這些礦產到簡單,南洋和印度就有易於開采的礦場,所以安東尼奧很容易就答應下來。
與葡萄牙人商量好交貨事宜,趙大囂在諸暨的事情也算結束,他準備去見過陳子龍後就帶兵回南京了。
這半個月陳子龍都在處理亂民問題,為了防止地方再出現亂民,陳子龍力推保甲連坐製度,同時鼓勵農民種地,盡量少種那些經濟作物。不過諸暨大半土地都在大地主手中,陳子龍這項政策推行的並不順利。
陳子龍看到趙大囂來了,問道:“啟明,有什麼事嗎?”
“老師,現在諸暨已經沒什麼戰事,學生準備過幾日就回南都了。”
這次得趙大囂來援,陳子龍十分感激,現在聽趙大囂要走,陳子龍還有些不舍:“啟明,你我師徒相見恨晚,為師這幾天太忙了,要不真應該跟你促膝長談幾天才好!”
“老師,以後的機會有的是,您將來一定會回到南都當官的,學生在南都等您!”
陳子龍點點頭,他突然想起件事,趕緊趁著趙大囂沒走,問道:“啟明,你運來的番薯是何品種,為何那麼大?”
番薯是明代人對土豆的稱呼,隻是這東西在福建廣州有少量種植,沒想到陳子龍一個鬆江人竟然也認識這東西。
“老師您認識這種作物?這東西不挑地,產量還大,現在溫度這麼多也不影響這東西的生長!對了,這種番薯是學生手下一個農民培養出來的,老師想要種植我可以提供種子!”
“我在徐師的農政全書中見過!”
農政全書不是徐光啟寫的嗎?怎麼陳子龍還是徐光啟的學生?
“老師,您還認識徐光啟?”
“嗬嗬,隻是見過幾麵,徐師的才學遠在我之上,隻是徐師過世後他的著作流於民間,我看著不忍心,就跟幾個好友為徐師出版了這篇巨作!”
我靠!趙大囂真沒想到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竟然是陳子龍出版的。
陳子龍除了保持原書的主要內容、思想淵源和徐光啟的獨到見解,還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農書內容進行豐富和完善,比如添加浙江水利和雲南水利部分,並加入了溪澗陂池的水資源利用。
趙大囂現在算是徹底對陳子龍心服口服,心想這種心懷國家的知識分子才是民族的脊梁,可比水太涼頭皮癢那種窩囊廢強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