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德到沒想到這點,這份清單是他在網上抄的,很多機床的型號他都沒聽過,沒想到到兒子這裏全給否了。
“我這是為了發展嗎,你看看咱們的鋼鐵廠已經建成了,每天都能出產二百多噸生鐵,但就因為沒有生產機床,咱們隻能賣最初級的鐵錠,我看著賺不到錢心疼啊!”
趙大囂也知道自己父親怎麼想的,他害怕父親上火,趕緊安慰道:“爹,飯要一口口吃,路也要一步步走,咱們可以先買一些科技含量低的機床,然後在慢慢發展,等以後發展起來了,在全麵進入電氣化不也一樣嗎!”
“爹,機床設備的事情您就不用操心了,我回去找專門的人去規劃,對了我剛才看鋼鐵廠開始生產了,產量怎麼樣?”
提到鋼鐵廠趙有德就滿臉自豪,畢竟這座鋼鐵廠是他一手建成的,雖然都是按照圖紙與視頻安裝的,但能在明代建成一座容量二百立方的高爐,也算前無古人了。
“鋼鐵廠當然好了,那座高爐每天能生產二百多噸生鐵,我去問過溧水的鐵匠,他們全縣每年也就能生產十萬多斤生鐵,咱們一天就是他們四年的產量!”
明代全國生鐵產量四萬噸,這可是全國的產量,鋼材因為爐溫不夠,隻能使用費時費力還不好控製的炒鋼法,全國鋼材的產量隻有一百多噸。溧水縣作為南直隸的鋼鐵生產基地,每年十噸的鋼鐵產量已經算是很多了。
趙大囂買來的雖然是後世淘汰的設備,但每爐足有二百立方,也就是可以投入三百多噸的鐵礦石,按照每天三爐來算,確實每天可是出產生鐵二百噸。不過產量高也不是沒有麻煩,就是明代糟糕的運輸係統,製約了高爐的生產。
三百噸鐵礦石要使用上千輛牛車,費時半個月才能從南京碼頭運到祿口,同時需要的還有更多的煤炭。趙大囂搞到的煉焦爐出焦率在七成,算是挺高了,但一爐就要五百噸煤,依著明代的運輸能力,需要運上半個月,才夠這座高爐開工一次。
趙大囂聽父親說完困難,心中知道這也是沒辦法,現在想解決問題隻有兩點,一是將鋼鐵廠遷到江邊,鐵礦石用船運直接到港,二就是發展鐵路,從南京修一條鐵路到祿口,這樣才能保持鋼鐵廠的生產速度。
“爹,咱們生產的生鐵銷路怎麼樣?”
“銷路當然沒問題,二百噸生鐵幾天就能賣光,你那個周掌櫃可心黑的很,聽說他將鋼材賣出了一斤二兩銀子的高價,這還供不應求!”
生鐵銷路好是預料之中,這時候北方正在打仗,刀槍盔甲都需要生鐵,更不要說動輒上百數千斤的大炮了。剛才老爹說一斤生鐵二兩銀子,自己這邊一天能產出二百噸鋼材,那豈不是半個月就有八十萬兩銀子進賬?
趙大囂心想果然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太宗誠不欺吾啊!
“爹,咱們鋼鐵廠這麼賺錢,溧水那邊沒有什麼反應嗎?”
趙大囂這可是動了別人的蛋糕,溧水是南直隸最大的生鐵鋼材生產中心,全縣上下數萬人指望這個吃飯呢,現在旁邊突然出現一個搶飯的,這幫企業主豈能放過自己?
“來過,半月前溧水縣衙派人過來看過,但聽說是你的產業就走了,隻是提醒咱們按時交稅!”
趙大囂心中估計這是官府準備動自己了,隻是他們沒想到自己靠山這麼硬,不過他們明麵不敢動可不代表暗地裏不下黑手,看來應該增加新軍的規模了。
“爹,這次新軍表現很好,我準備大規模擴編,第一批先招收一千人,過年後在招一千人,將新軍的規模擴大到兩個營,一千二百人左右,同時組建炮兵,這些新兵的訓練全指望老爹了!”
練兵是趙有德的老本行,他聽到要擴大新軍規模,笑道:“行,正好鋼鐵廠這邊一個月隻能開兩次工,我有的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