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是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雖然流寇折騰的輕了,但氣候卻越來越寒冷,這一年的冬天南京竟然達到了零下二十度的嚴寒,趙大囂問過,這種氣候以前根本沒有發生過。
因為氣溫的下降,南方各省的糧食產量大幅下降,很多地方甚至絕收。在加上去年浙江遭了台風,當年的夏糧全部絕收,原本糧價很平穩的南直隸,一石糙米都漲到了七八兩銀子。
南直隸都這樣,北方各省更不用說了,河南山東等地大量流民南下,渡過長江甚至遷徙到廣東,各地省城府城外都聚集了大量流民。
南京城外的流民數量已經達到了三十多萬,算上蘇州常熟等府城,南直隸的流民足有上百萬。流民的增加讓地方治安逐步惡化,各地都開始組織起團練,這讓趙大囂的鋼鐵廠生意越發的火爆起來。
形勢惡化對趙大囂沒啥影響,他反倒借著這個機會以保境安民的名義大勢組織團練,新軍需要的一千二百人很快招滿,現在都在新兵營中接受趙有德的訓練。
除了這些還有一件喜事,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初五,趙大囂的嫡長子,未來的接班人趙鈺出生。
嫡長子的出生讓趙氏集團上下一片歡騰,現在的趙氏集團已經不是草台班子,而是擁有上萬人口、數千畝土地、好幾個工廠、有著獨立武裝的軍事集團,這種團體在封建時代有一個統稱,豪強!
現在趙氏集團有了接班人,代表集團內部未來的利益都有了保障,就算趙大囂這時候得病突然死了,趙氏集團也不會馬上散夥了。
趙有德馬玲有了長孫十分高興,特別是重男輕女的趙有德,每天更是樂的合不攏嘴。遠在常熟的錢謙益也送來了禮物,錢錦婷的生母陳氏更是連夜趕了過來,探望女兒的同時也看看新出生的外孫。
明代嬰兒成活率十分的低,不過有後世醫療體係的支持完全不是問題,趙大囂甚至買了整套的心電圖、CT機,給自己剛出生的兒子還做了全身檢查,同時各種疫苗也都安排上,讓趙鈺獲得超過時代的安全保護。
就在趙大囂沉浸在兒子出生的喜悅時,祿口鋼鐵廠送來一個消息,昨天高爐在生產的時候出現事故,爐膛出現裂縫,工人兩死十二傷。
趙大囂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趕緊找到父親趙有德:“爹,鋼鐵廠出現事故了,死了兩個傷了十二個!”
“什麼?什麼事故?是設備問題還是工人沒有按照程序來?”
“這些還不知道,咱們一起去看看?”
鋼鐵廠是趙有德親手建立的,他當然不能眼看著鋼鐵廠停產,馬上放下孫子跟著兒子來到祿口。
到了鋼鐵廠看到二百噸鐵水流了一地,好在這時候都已經凝固,不過很多設備都被鐵水焚毀,估計維修的費用少不了。
趙有德叫來自己的一個徒弟,也是高爐車間的車間主任:“趙三,這是怎麼回事?”
那個趙三愁眉苦臉的說道:“師父,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前幾天還好好的,不知道為啥這一爐出現了問題,整個爐身出現一個裂縫,鐵水就是從裂縫處流出來的!”
趙大囂過去看了看,這條裂縫可不小,從爐口一直延伸到爐膛,足有三四米長。
趙大囂皺眉問道:“爹,能不能是設備老化問題?”
趙有德哪知道到底是什麼地方出現問題,他也不是工程師,不過這套高爐是六十年代的產物,已經半個世紀了,出現點問題很簡單。
趙有德親自詢問了幾個徒弟,發現生產流程沒有出錯,都是嚴格按照規章製度來的,那就隻能是設備問題了。
“兒子,看來就是設備的問題,你下次能不能買些新設備,為啥買這種比我年紀還大的設備?”
趙大囂心想新設備也要你會用啊,他沿著高爐看了看並沒有發現什麼線索,畢竟就算有什麼線索,在一千多度的鐵水衝刷下也都銷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