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天要變了(1 / 3)

趙忠芳沒想到麵前這個死胖子竟然是自己的族人,沒辦法隻好擠出一絲笑容問道:“趙大人,不知您出自那個支脈?”

趙德芳共有三個活到成年的兒子,其中每個兒子還有六七個兒子,到了南宋末年,趙德芳一脈雖然沒有明朝宗室繁殖的那麼驚人,但人數也有上萬。

留在虞城這一支是趙德芳的三兒子趙惟能六子趙從善一脈,從慶曆四年被封為河間侯開始在虞城定居,趙從善一脈已經在虞城居住了六百多年。

趙大囂小時候隻聽爺爺說過自己家以前從虞城遷到碭山的,但具體出自那一支就不知道了,爺爺那時候不識字,爺爺的爺爺也不識字,能記著自己姓趙出自趙德芳四房就不錯了,哪裏知道到底出自哪一脈?

“哈哈,是這樣的,我家一百年前就遷到了碭山,當時走得急沒續族譜,這不現在發達了嗎,回來尋找主脈!”

趙忠芳聽過後心中鄙視,原來是個暴發戶!

虞城趙氏存在了六百多年,肯定有一些趙家人混的不如意遷到外地,等過了幾百年發達了,或者有人當了官,就要回到祖地續上族譜。這其中原因很複雜,一是中國人落葉歸根的思想,二就是隻要續了族譜就是一家人,以後在社會上肯定會碰到同出一族的人,自然是可以互相照顧的。

“原來是這樣,請趙大人跟我去祠堂,看看趙大人到底出自哪支!”

趙大囂跟著去了祠堂,看著趙忠芳拿出厚厚一本趙氏族譜,趙大囂上去一把搶了過來,翻了看了看笑道:“原來族譜就是這樣。”

當年趙匡胤篡位當了皇帝,發了玉蝶確定了自己與兩個弟弟所有後世子孫的字輩,太祖一脈是德、惟、從、世、令、子、們、師、希、與、盂、由、宜、順、溥、綱、鼎、建、存、忠、厚、禮、義、謙、和、勖、永、循。

很多支脈遷出後自己也設立了族譜,但留在河南的幾房還在嚴格按照族譜排序,比如這個趙忠芳就是四房第十九世忠字輩。

趙忠芳歎了口氣,從趙大囂手中接過族譜,問道:“請問趙大人您的先人從何時遷出的?”

這上哪記得去,趙大囂想了想直接說道:“老趙,你看那房有缺人的,直接給我續上就行!”

“這怎麼行,族譜都有字輩排名,胡亂續上豈不亂了輩分?”

趙大囂看了看說道:“那這樣吧,你直接給我續到存字輩!”

存字輩比趙忠芳高了一倍,這是想當趙忠芳的長輩,氣的趙忠芳搖頭道:“趙大人,這絕對不行,如果你說不出先人的字輩,那隻能作罷了!”

趙大囂掏出手槍拍在桌子上,瞪眼睛罵道:“怎麼不行?老子說行就行,不給老子續上,問問老子的槍答不答應!”

趙忠芳雖然不認識現代手槍,但看這東西都是精鋼製成,知道是一種武器,趙忠芳沒辦法隻能妥協:“那好吧,請問趙大人父祖的姓名!”

“我爺爺叫趙阿四,我爹叫趙有德,我叫趙大囂,我兒子叫趙鈺!”

聽著這些有鄉土氣息的名字,趙忠芳心中鄙視,這家夥肯定是暴發戶,不知道怎麼靠上了東林黨這才發家。

“請問曾祖的名諱?”

“蒸煮?什麼蒸煮?還要做饅頭嗎?”

趙忠芳歎了口氣,沒辦法隻好用白話問道:“就是大人您爺爺的父親名字!”

這可難住了趙大囂,他爺爺以前就是農民,也沒聽爺爺說過太爺爺的名字,這下怎麼辦?

“非要問這個名字嗎?我實在不知道啊,不行你編一個吧!”

“這怎能編呢?這樣吧,我將曾祖的名字先空著,以後在填吧!既然您想要入存字輩,正好綱字輩有一房絕嗣,我就把您曾祖掛在那房之下!”

趙大囂看著趙忠芳將自己爺爺父親的名字都寫上,心想自己現在也算有組織的人了!

“不錯,我說小趙啊,以後我是不是就成了你的族叔了?”

趙忠芳心中連罵晦氣,心想自己要不是怕他,豈能幹這種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