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坐而論道(1 / 1)

(1648字)

在眾人下去之後,晁天心裏感慨萬千,這是他自從醒來之後,第一次感覺到累,因為他的身份現在是晁蓋,是梁山的頭領,要決定梁山好漢們的出路,要使水泊梁山在自己的手裏延續。同時,晁天還有自己的一個打算,他想藉自己所學,開辟漢、唐一樣的事業,把宋朝的疆土擴大、延伸,加速中國古代文化和科技的發展,使中華民族在後世不被世界列強所欺侮。這盡管是個人想法,但晁天想既然來了,就不枉此行,把水泊梁山搞得紅紅火火,把中國古代文明提高幾個檔次,稱雄亞洲。可是這些想法如何實施,在晁天在心中確實還沒有底,雖然是對梁山的軍事、發展方向等政策和綱領進行了了調整,但對未來發展、國家治理等方麵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斟酌。

於是,他派人把宋江、吳用叫來,一起商議梁山的未來。

宋江、吳用一到,晁天先請兩人入座,然後看著兩人,也不說話。宋江讓他看了一會,耐不住性子了,“天王哥哥叫我們來有什麼事?你這不說話,讓我心裏毛毛的。”吳用到底是不一樣,他看著晁天,“看天王神秘的樣子,莫不是找我們說今天議論的事?”

晁天笑著說,“是啊,雖然我今天在大堂上說了那麼多,其實我心裏也沒底,叫二位來就是商議商議具體的步驟和方法。”

宋江聽到這,長噓了一口氣,“天王哥哥,其實我也想歸順朝廷,但畢竟是一百多人的大山寨,我言心位微,不敢輕意表態,因此沒有發表意見。我支持天王哥哥的決定。”

吳用笑著不說話,隻是靜靜地看著晁天。

晁天看吳用也不表態,隻好將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我這次叫二位來,是想就梁山今後具體的發展、國家的興亡和二位談談。我在大堂上說過,梁山要歸順朝廷,但不是現在的朝廷,而是經過改革的大宋王朝。各位知道,大宋自宋太祖開業以來,經曆了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傳位到現在徽宗以來,世風日下,社會蕭條,國力日衰。你看看周邊的發展,金國、遼國、夏國虎視眈眈,大有一舉而殲之而後快。你再看看我朝帝王,一昧地求和納貢,尋求自己的平穩和快活。如此發展下去,國不將國,民不聊生。我們梁山既然立誌報效國家,治理朝廷,必須將內憂外患、國家發展等素列問題想清楚,明確今後的發展規劃。所以,我請二位來,咱們不妨學學諸葛亮,來個隆中對,分析分析天下局勢,決定梁山和大宋的發展。”

吳用這時方才說話,“天王哥哥此次大難之後,提出的觀點和見解與眾不同,不是多等之輩所能理解的。但我讚同哥哥的想法,為大事者,必須胸有全局,謀略在胸。現在的大宋與其它國家相比,輸的不僅僅是軍力,而且包括了當今天子、為官者的思想,朝廷的吏製,官場的腐敗。當今天子貪圖享樂,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為官者結黨營私,依附權貴,搜刮錢財。朝堂上奸臣當道,營私舞弊,仇者痛而親者恨。多少有識之士受到排擠,諸如蘇東坡這樣的大學士都被排擠在外,朝堂之上哪有人敢說話!當今皇上聽信讒言,輕信童貫、高俅之流的蒙騙,搞得民不聊生,怨聲在道,是該有識之士站出來,清君側,正朝綱了。”

“對,吳用跟我想的一樣。我看這樣,我們分三步。首先網羅天下有識之士,為我所用,鞏固根基,為將來重整大宋作準備。第二,接受招安,入主朝堂,清理君側,重振朝綱。不行的話我們就學太祖皇帝,發動兵諫,直接除掉奸臣逆黨。第三,發展商業,鼓勵農業,興辦學堂,安定社會。第四,北抗遼金,西征夏國,南剿蠻荒,穩固東疆。你們看怎麼樣?”

“是不是能接受招安為好,如果發動兵諫,一旦失敗,豈不是要按叛逆論處?”一向以穩重注稱的宋江言道。

“這就要看我們的實力了,必須要靠實力說話。槍杆子裏出政權嗎!”晁天沒辦法,為了解決宋江的後顧之憂,隻能把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經典名言引用出來了。

“對,就按天王哥哥說的辦,我讚成。”吳用越聽越興奮,畢竟‘苦讀聖賢書,貨賣君王家’這是古代讀書人所追求和向往的。

“好吧,既然是這樣,我也同意,就按晁大哥說的辦。”宋江也不再發表意見了。

“好,今天就暫且議到這裏,有什麼回頭再說。”晁天一揮手,結束了這場曆史上沒有記載、純屬後人杜撰的“梁山對”。

晁天是興奮了,達到目的了,可不知這走的二人如何度過這個胡思亂想的夜晚,今夜孤枕難眠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