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吳用的提醒,晁天猛然醒悟了。“對,我們應當這樣辦。記得秦時有這樣一個典故。
春秋時代,秦國的勢力不斷地擴大,受到了周圍幾國的嫉妒和敵視。在齊國,有個名叫蘇秦(蘇秦,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裏人(今洛陽東郊太平莊一帶),是戰國時期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農家,素有大誌,曾隨鬼穀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的給齊王出了這樣一個主意,那就是‘橫縱聯合,縱橫開闔’。意思就是聯合周圍幾國的勢力,共同與秦國抗爭,消弱和瓦解秦國的勢力。而秦國針對蘇秦的計謀,表麵上與周圍幾國交好,拉攏他們,使他們與齊國的結盟出現裂隙,然後逐個擊破,逐一消滅。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出自孔子《論語》。孔子說:有一種人,不了解情況就冒然行事,我不會這樣。多聽,向學識淵博的人學習;多看,把細節牢記在心。這是掌握知識的最好方法。)咱們也應當這樣,你看這樣行不行?”
“第一步,先派人潛入開封,對高俅、童貫、蔡京等施以賄賂,讓他們對咱們梁山施以好感,在皇上的麵前給咱們說幾句好話,不致於在朝廷招安的過程中給咱們小鞋穿。第二步,拉攏皇親國戚,籠絡皇宮內院,讓這些人在皇上麵前不斷地吹風,說梁山的好,買梁山的帳,讓皇上認為梁山之人可用,梁山不會給他造反。隻有這樣,在招安過程中,才能給咱們以最大的好處和利益,兄弟才能得到更多的實惠,我們才有可能進入朝堂更高的台階,在大宋朝說上話,立住腳。第三步,進一步招賢納士,廣結朋友,特別是周圍州府的朝廷大員、鄉紳名士和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和他們成為朋友,了解朝廷的動向,掌握全局,有的放矢。把以前俘虜的齊州刺史張元昌、大名兵馬都監王達這些人都放回去,好言相勸,好語安慰,讓他們回去,作我們的進階石。我想朝廷肯定會有所舉動的。”封疆大吏和手握重兵的
“好。天王哥哥此著甚妙,照此計劃,如果半年之後接受朝廷的招安,我想你我肯定會成為朝廷大員的。好,好,好……”吳用不停地讚歎著,感慨著。
晁天抬頭望著吳用,心裏暗自思忖,“是啊,過去的讀書人、練武之人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躍頂龍門,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蔭福後世嗎?真正是十年寒窗苦,貨賣帝王家。想想過去的名人雅士頭懸梁椎刺骨、鑿壁成孔借燭光,都是為了求取功名,一舉中仕,真的是太不容易了。看著現代的年青人、中學生,藉著大好時光不知珍惜,上網吧、泡的廳,沒有一絲追求和目標,渾渾噩噩,一事無成。這願誰呢?是這個社會?是他的父母?還是他自己?”
(閑話小敘:做為一名成年人,我認為這個問題是一些綜合因素造成的。做為這個社會,對年青一代的培養機製、教育方式、評判標準等方麵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應當思考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一代人?如何科學評估教育方式的優劣、青年人才的發現與界定?做為父母,應當著力於提高年青人的綜合素質,而不是過分地期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高人一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不願做、不能做的事情,又何必去強加別人,強求他人做到呢?現在的父母,大該都會失落感。自己年青時的抱負、理想沒有實現,總想在孩子身上得到完成和實現。這又何必呢?筆者認為,平平安安才是福,和和美美才是真。腳踏實地做小事,日積有累成棟梁。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