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節 正麵交鋒(2 / 2)

晁天聞言,回想起曆史,是啊!方臘起義了,在中國的南方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對大宋經濟發展和穩定推波助瀾,必須要抓緊實施興國大計了,以保證取得完整大宋的政權,保證中華民族的穩定和發展,讓百姓少些苦難,以利於以後的發展。想宋代當時的經濟和文化,由於重視商業的發展,宋初,太祖趙框胤就言“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後,宋太宗也號為“令兩製議政豐之術以聞”。神宗在位時“尤先理財”,令眾“政事之先理財為急”這樣的重視經濟的思想一直貫穿於宋朝。這是保證經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在宋之初,官員們研究理財求富之道,宋朝調整了曆代立法中重刑法,輕民法的傳統做法,專門研究施行了專賣法,如鹽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則成為中國古代經濟立法最為活躍的時期之一。而且宋代的經濟法令,統一了國家與經濟活動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順應商品經濟的規律,是非常科學的法律法規。這些正確的政策導向使商業大潮興旺,商貿發展迅猛,手工業發展迅猛,使宋朝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銀行,這是絕無僅有的!甚至銀行可以貸款,異地付款,就算是從近代來看都是非常先進的經濟管理體製。以地域而言,宋時的發展不僅僅局限於江浙和四川等老牌地區,就連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也比唐代有較大發展。物質生活的富足,精神追求變的越發迫切,於是宋朝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有了強烈的文化需要,國民閑暇的生活,審美趣味,生活情趣,都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榮,詩詞、歌賦、雜技、戲曲、民間音樂、小說、書法、建築等藝術都在宋代高速發展。與此同時宋朝出現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騷客,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有蘇軾、歐陽修、寇準、範仲淹、王安石、嶽飛、文天祥、沈括、辛棄疾、朱熹、李清照等,這些學者們即使現在看來也是風華依舊,其光澤不減當年,古今中外最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就占了六位之多,可見其文化之光輝是何等之耀眼!書法家更是舉不勝舉,最著名的四大書法家有: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他們的作品足以讓書法家們歎為觀止。因此,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必須要讓大宋得以複興,讓中華民族得以富強,萬邦來朝,宇內平定,實現中華之盛世、民族之安康。

想到這,晁天馬鞭一指,“眾位兄弟,隨我軍前討戰,殺殺官軍之威風,揚我水滸之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