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問題的提出
新興資本市場近年來一直是國際資本市場發展的熱點,而新興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離不開新興企業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本書主要從宏觀製度環境、市場微觀結構以及企業微觀三個層麵深入研究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探尋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最後在此基礎上從製度建設、市場微觀和企業微觀三個維度提出了發展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的對策建議。之所以以此為選題,主要是基於以下四個方麵的考慮:
第一,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一方麵,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可以說是世界新興企業債券市場的典型代表,值得研究。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後獲得了一次快速發展的機遇。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各國深刻認識到發展債券市場對降低宏觀金融風險和防範金融危機的重要意義。因此,東南亞金融危機後許多國家和地區政府都采取了各種措施促進本國企業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以減少企業投資對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轉移並分散風險。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因此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在新興企業債券市場中走在了前麵,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正處於由不成熟企業債券市場向成熟企業債券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中間階段,因此值得關注和研究。
另一方麵,中國和其他東亞新興經濟體有諸多共同點,研究其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對我國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和指導價值。中國企業債券市場也是一個新興的企業債券市場,既有自己特殊的發展規律和特征,同時和其他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又有諸多相似的發展環境和共同特征,如有相似的社會文化背景、經濟發展軌跡和金融體係構成,企業債券市場所處的發展階段也比較接近。此外,目前的中國企業債券市場與1997年金融危機前的韓國企業債券市場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過多的政府幹預,以擔保企業債券為主,而且都是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係;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占據主導地位,直接融資比例很低,尤其是企業債券融資的比例相當低。但是,1997年金融危機後,通過一係列整治措施,韓國的企業債券市場已經有了重大的變化,目前,韓國的企業債券市場規模在亞洲已位居第二,並且成為全球第五大企業債券市場。鑒於東亞新興市場經濟體與我國存在的諸多共同點,對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進行深入研究可以為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教訓,具有較強的參照意義和借鑒價值。
第二,目前對成熟企業債券市場的研究較多,對新興企業債券市場的關注不夠。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們往往習慣於觀察和研究發達國家和成熟市場,而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研究不多。對於企業債券市場的研究也不例外。理論界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對美國等成熟企業債券市場的研究,對新興企業債券市場的關注較少,對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的關注則更少。
在實踐中,發展中國家在建設企業債券市場時大多借鑒發達國家成熟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經驗,甚至直接移植其製度安排以降低製度創新成本。東亞部分新興企業債券市場在建設初期就較多地移植了成熟企業債券市場運行的製度安排,這些移植的製度安排一方麵促進了其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事實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社會文化背景、政治經濟環境、市場基礎設施等方麵存在較大差異,在發達市場運行得好的製度安排,未必完全適合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而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債券市場卻有相似的發展環境和運行軌跡,這些先行一步的新興企業債券市場的經驗和教訓無疑對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債券市場具有更直接和貼切的借鑒和指導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興企業債券市場,特別是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值得關注。
第三,新製度經濟學的引入為研究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工具和思維範式。
新製度經濟學關注經濟運行過程中的製度背景,將製度分析範式引入經濟學研究領域,這無疑是經濟學方法論上的一個重大發展。根據新製度經濟學的觀點,企業債券市場也屬於製度的範疇,是一係列有關企業債券發行、流通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評級等的規則製度的集合體。製度是市場主體的行為規則,其基本功能在於約束追求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個人行為。因此,一國企業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製度建設和創新。新製度經濟學中與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相關的製度和製度變遷等理論為我們研究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工具和思維範式,有助於深入研究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新興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特點、規律、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有效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