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哎!你這笑話都是在哪裏看到的?你讓我很無語……“曉藍回道。於此同時,人群中倒也有幾人笑了出來。
“你……你笑什麼笑,我看過很多版本的《道德經》上麵的解釋都是這樣說的,難道錯了嗎?我這裏還有書那,給你看看。”
說話間,那男子當真就拿出了一本書。
曉藍當真是被他氣急所致,道:“你可了解道教文化?”
“這跟道教文化有什麼關係,即便是有關係,難道這麼多書寫得都是錯的嗎?不可能。”
“沒關係?哼……不懂道者,妄談《道德經》,道祖的思想及境界豈是人人都能體會的,自古市麵上的書中所載,隻是《道德經》的滄海一粟,片麵一葉,自認為熟透《道德經》,其實是井底之蛙,班門弄斧,自以為是而已。至於你說的這些是不是絕對,就交由幾位高僧來回答吧,我一個女子家說了別人也不會盡信。”
“好,就按你的意思辦。還請高僧下來說出誰對誰錯。”此時幾位老喇嘛相互一看,其中一老喇嘛走了出來。
老喇嘛來到中間,先是看看曉藍一點頭,而後看向這男子,慈笑道:“《道德經》乃是道教始祖所著,應以道教的理論來闡述,剛才你是從社會觀點來看的,隻是它的片麵一葉,對於你剛才說的那些話,單從“佛教”的理論上講,如果我們要成佛,就必須做到你說的那些,那些都是絕對的。《道德經》博大精深,吾不敢妄自菲薄。”
“這……這怎麼可能,你倒是說出原因來。”那男子還是不相信他手裏書中的知識是假的。
“嗬嗬……道祖的著作,當然是有我這個於道有緣之人才能解答了,就有我來告訴你。”
曉藍說完,上前衝老喇嘛行禮,而後對那男子道:“道祖有雲:“常有欲,以觀其竅,常無欲以觀其妙。”這裏麵說的“竅”不是凡竅,乃是指的“先天祖竅”而妙則是指的“竅中之妙。”“有欲”跟“無欲”指的是一種修煉上的境界,而不是你表麵上說的那些,再則,道祖運:“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你以為“觀其複”是觀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嗎?再則認識“道”的本質之後。後麵要做的即為成道,要成大道者,就必須要堵住自己的耳、鼻、口,關閉感知的大門,以絕學、棄知,來返回到無知無欲的原始淳樸狀態,這是絕對的。因為人有三寶“精”“氣”“神”成道者,煉三寶歸一。耳、鼻、口為外竅,外竅則漏氣,要成大道必須以“先天祖氣”為本,防止“氣”從身漏,則必須要堵住外竅。”
“哈哈哈……你說的這些都是迷信色彩,真是笑話,我不信你說的話,除非你能證明給我看。”
“證明?”曉藍頓時愣在了那裏,她可沒有這些喇嘛的本事。
“哈哈哈……怎麼,你不敢?”男子再次指著曉藍問道,囂張到了極點。
此時在場的人眾也都看向了曉藍。
“誰說不敢了?”隨著話音落下,一中年男子走了過來,同時身邊跟有兩男一女。
“叔叔?”曉藍看到萬泫然後,就猶如那小孩子般撲了過來。而此時,那幾位老喇嘛眼睛卻是眯了起來,仿佛要看透萬泫然,萬泫然當然也感覺到了,對於眼前的感覺有種特殊的敏感。
“哈哈……小夥子,道祖可不是隨便能質論的,如果你真正能夠理解《道德經》你就了解三界,你就會明白神仙是什麼樣的存在,以及他的由來,還有他的居處,更不會在這裏妄言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