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裝傻要因人而異(1)(1 / 2)

傻女人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身份。

有些時候她會是個令人放心不下的傻女兒,有的時候是讓人忍不住疼愛的傻女朋友,有時候是總是讓人想照顧的傻姐妹,有時候……

可是不管以那種身份出現,懂得裝傻的女人總是能恰到好處的詮釋著這些角色。懂得針對對象,依據他們的心理和需要有的放矢的裝傻,因此才能輕易收獲別人的愛,也讓別人感到快樂。

比起“聰明”女人的苦心經營,事事自己爭取,幸福,在“傻女人”的計劃下,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1.長不大的小女兒

記得以前在緯來日本台看一檔綜藝節目,訪問幾位可愛的年輕女優。其中一個女孩揭發另一個女孩家裏的事情一點都不幹,連自己家裏的瓦斯開關都不知道在哪,現場的眾人都驚訝不已。

主持人問“那你平時會不會在家燒水做飯?”

女優笑著答到“我不會做家務。”

“誒!”現場又一片驚歎。

“可是,在二十歲之前,盡多的依賴父母,這樣不是挺好的麼?”女優偏偏頭,眨了眨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副天真無害的樣子說到。

雖然作為一個快二十的女人,不但不會分擔一點家務,處處都要父母照料,還覺得依賴父母十分有理,好像的確有點說不過去。在我們傳統觀念中,這樣的女兒,完全可以歸屬於“不孝”的行列了。可是隻要我們再仔細想想,其實女優的說法,也不無道理。

父母和兒女之間,其實存在著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在兒女小的時候,得到父母的照顧與嗬護,在父母妥善安排好的一切中慢慢成長。而父母在孩子的出生後,凡事都開始圍繞著孩子打轉,生活重心在無形中轉移,也已經習慣孩子對自己的依賴。直到孩子慢慢長大獨立,對父母的依賴一點點減少,父母也開始覺得自己已經不那麼重要,產生一種生活的重心在逐漸失去的感覺,自身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弱。

所以父母對孩子也是有依賴的,依賴著孩子對他們的依賴,能為孩子做做家務,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哪怕隻是為他們做一點點小事。希望聽到孩子像小時候放學回家那樣,一定要把每天發生的事情轉述給他們,這樣種被需要著的感覺,是父母們的一種安全感。

而每當長大後的我們開始越來越多的決定自己的事情,心裏總是記掛著不能再叫父母操心了,大大小小都是自己獨立操辦,都是隻為了讓父母坐享清福。你在插手家裏越來越多事情的時候,你在自己能獨當一麵的時候,他們的生活重心也在被你奪走,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讓他們無法適應,父母的這種安全感就這樣一點點的缺失。

讓父母知道他們始終被需要著,並不是讓你真的傻乎乎的什麼都不會不懂,那他們一會要擔心你在工作上是不是應付得過來,戀愛中又會不會吃虧,討不討朋友和同事喜歡……那真是不得安寧了。會裝傻的女人卻更機靈的盡著讓父母安享晚年的孝道,又讓他們始終覺得自己被你需要,因為能夠為你幫上忙而開心。 這樣的傻女人,會自己一個人扛下所有的負擔,在父母麵前強裝笑容絕口不提,可是卻會有意無意的把糖當作鹽錯灑進菜裏,泡咖啡的時候總是先放奶。

在家的時候,纏著父親給削一個蘋果,母親教著做菜的時候,總是會弄錯點什麼而做的完全不對味道隻能大呼媽媽來救場,最後還是忍不住摟著母親的肩膀誇讚“果然還是媽媽最厲害啦!”

雖然幾乎我們每個人都從心底裏需要著父母,即使我們在實際上已經完全不需要他們為我們做任何事情,即使我們都可以獨自消化著滿肚苦水隻要看到他們的祥和的臉就覺得心安,覺得外麵的硝煙戰火可以煙消雲散。對於這種心靈上的依賴,我們沒法掛在嘴邊,而父母也並不是很能察覺。所以,即使在外麵多麼的精明能幹,也記得回家當一個傻女兒。留一些父母能做的小事給他們,讓他們繼續覺得自己的存在對你來說很有意義,記得像小時候一樣撒撒嬌,偶爾裝裝無關痛癢的小糊塗,閃著星星眼誇讚他們的厲害之處,讓他們覺得你不管再怎麼能獨擋一麵,回到家依然是他們那個沒有長大的小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