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知不自知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這句話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其實這不僅是中國人的觀點,在古希臘智慧神廟的大門上,也寫著“認識你自己”這樣一句箴言,被古希臘人奉為“神諭”,是最高智慧的象征。
自知之明,就是要自己能正確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分量。真正傻的女人是從來不會覺得自己傻的,而裝傻的女人卻會謙虛律己。
真傻的人會認為,我就是我自己,沒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了。這就像井底之蛙一樣,最可悲的並不是它身處井底,而是它認識不到自己是一隻井底之蛙,守著一片小小的天空狂妄自大,對別人的提醒還抱以反感。
一個人要真的了解,做到自知之明很難很難,不然世人也不會以能自知為大智慧了。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女人,總是以“我以為”的主觀臆斷判斷事情,稍有成就,就自以為了不起,稍有姿色,又自以為賽似貂蟬。不但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還不能說,一說還要動氣。
人要懂得自知自省,才能避免犯傻。才能至於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事來力不從心;或者妄自尊大,目中無人,固步自封,不思進取。總以為自己是好的優秀的,說白了卻是在自欺欺人。
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隻有通過自省。人才能不斷地日趨進步、日臻成熟。通常,人在遭遇挫折和失敗之後喜歡分析原因,而分析的也往往是外部原因。而事實上內因才是影響事物變化和發展的真正原因。遇事時分析外因確實有必要,當時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自省,從我們自己身上找原因,認識到自己錯在哪。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重複犯同樣的錯誤。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在路上走,沒看到路上有個坑,於是你踩到坑裏跌倒了,於是你隻一味的將罪過怪在路上不該有個坑這件事情上,心想這個坑可真可惡啊,害我跌倒了。當下次走上這條路的時候,你自然會注意,啊,這附近好像有個坑,於是你注意到了地上的坑,這次你沒有摔倒。
可是當你走上另外一條路,這路也有個坑,你又在坑裏摔倒了。因為你把錯誤怪在路上的坑上,所以當你走上同一條路的時候你知道要避免這個錯誤,但是你沒認識到自己會摔進坑裏是因為你自己沒有好好看路,所以當你遇上其它的坑,你還是會毫無懸念的摔進去。
這就是自省,隻有認識到自己錯誤,才能在錯誤中成長。
而孔子說過 “人苦於不自知。”我們的眼睛長在外麵,總是看不到自己,所以才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聽取別人對自己的意見,接受別人的指正。
而愚笨的人卻喜歡固守自己的看法,對逆耳忠言置之不理更甚至是怒顏相待。我曾經遇到過一位頑固的女上司。這位女上司才剛剛30歲就當了總監,確實有著可不低估的才幹和能力,剛被公司聘來就表現的十分有魄力,下屬基本都不敢反對她,策劃上總是一人決斷,下屬服從執行確實對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女總監就更顯驕傲了。一次公司接到一個地方廣告業務,向來從事快銷品銷售決策的女總監對地產業並不是很熟悉,但是她憑借自己以往的經驗提出了方向,並要求下屬開始執行。其中一個老員工看出來女總監提議的不合理性,就對總監提出來了,哪知道這女總監反而動怒“是你懂得多還是我懂得多,你這麼在行不如你來當總監。”老員工的意見就被女總監一句怒於壓下去了,改善方案的事情自然是不了了之。最後,這單業務自然是因為方向性的錯誤競標失敗,女總監因為掛不住麵子辭職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