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的故事
有個身家過億的老華僑,在回到祖國以後,捐了上百萬的資產用來修建學校。等到學校建好後,校長和老師特地請他過來參觀,一路陪同他的還有縣裏的部分領導。老華僑邊走邊看,不時地誇讚大家的工作做得很到位。
當眾人走過操場的時候,老華僑卻突然一聲不發地離開人群,快步走到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前,二話不說將其擰緊。有人見了,覺得很奇怪,暗說:“難道這老先生在國外待了這麼多年,過的都是缺水的日子?”更有人是竊竊私語:“不就是滴幾滴水嗎?他幾百萬的錢都隨手扔給咱們了,還在乎這點水資源?”
大家雖然有疑問,不過也依然一路陪笑。等參觀得差不多了,眾人又邀請老華僑去吃午飯,他笑嗬嗬地答應下來。午餐是意料中的豐盛,他邊吃邊說:“出國這麼多年,到老了還是最喜歡老家的食物啊,地道!”領導們和他邊吃邊聊,整個午宴大家都吃得很開心。
眾人酒足飯飽之後,老華僑就把服務員叫過來,說:“你幫咱們找些食品袋過來,這些沒吃完的我們要打包回去,免得浪費了。”
一幫領導著急了,趕緊勸說:“您老就甭操心了,您都給我們這麼多錢修建學校,我們請您吃頓飯算啥?放心吧,這頓飯咱可沒花多少錢,打包就不用了。”
有的人也說:“不用打包了,咱們回家也有新鮮飯菜吃,不用吃這頓剩下的。”
老華僑卻正色說:“你們都誤會我的意思了啊,我不是心疼錢,而是不喜歡浪費。雖然我很富裕,這輩子吃過的好東西也是多不勝數。但即使是這樣,我也從來不把吃剩的食物隨手丟棄。再說先前自來水的事情吧,我們用水是在情理之中的,但如果浪費水資源就錯了。可能今天很多人都覺得,一滴水一頓飯算不上什麼,但是當有一天你身無長物的時候,一個饅頭對於你來說都是救命的糧食。”
大家聽得連連點頭,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老華僑便接著說:“即使我們在富有的時候,也應該憶苦思甜,想想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這樣才知道珍惜,真正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不是嗎?”他剛一說完,人群中忍不住爆出一片掌聲,眾人紛紛表示,今天聽了他的話實在是受益匪淺。
點|睛|智|慧
中國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這話說得很在理,第一代艱苦創業,因為知道過苦日子的滋味不好受,所以就會拚命往上爬,也很懂得珍惜,知道一頓飯一杯水都來之不易。不過,等到兒子孫子上位,從沒過過苦日子的他們,就安於享樂,花錢大手大腳不知節製,久而久之,千萬家財也被他們敗光。
可見,就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也應該想想我們一無所有時的愁苦。隻有憶苦,才懂得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才不會迷失本心,而導致一敗塗地。
第十八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
老祖宗說話
擊石原有火,不擊乃無煙。
石頭跟石頭相摩擦就會有火,不摩擦,連煙都沒有。
過來人的故事
唐朝的時候,玄宗皇帝李隆基很寵愛貴妃楊玉環,連國家大事都不管了,天天隻想著跟美人風花雪月。當皇帝的一撂挑子,下邊一幫大臣便開始忙著爭名奪利,其中搶得最厲害就要屬宰相楊國忠和節度使安祿山了。其實,這兩人認真說起來,還是親戚呢。楊國忠是楊玉環的哥哥,而安祿山又認了楊玉環當幹媽,一個是舅舅,一個是外甥。但在權力麵前,兩人愣是鬥得天翻地覆。
早在楊國忠沒有發跡之前,他還是很拿安祿山當回事的,畢竟對方可是威震一方的將軍,他一個平民,哪兒惹得起?暗地裏,他雖然沒少咒罵安祿山的肥豬樣,但表麵上卻把對方奉若天人,吃飯要幫夾菜,走路要攙扶著對方,隻差代替下人給安祿山換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