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輯三 自我修養篇(8)(1 / 3)

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他酒價高。

心得

這裏說的是要無求無欲。不求人,就不會給人帶來麻煩,自然人人喜歡;沒有喝酒的欲望,它酒價漲就漲唄,跟我毫無關係。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心得

俗話說:人生識字煩惱始。識字為什麼會帶來煩惱呢?因為你會有好奇心,會追問字後麵的很多東西。知事、識人也是這樣。知道的事少,困擾你的東西就少;識人多,一人一個是非,在你身上的是非就會呈乘數增長。

入山不怕傷人虎,隻怕人情兩麵刀。

心得

老虎和人區別何在呢?一無情一有情。人有情,自然有很多好處,但同時也有很多麻煩。入山碰見老虎,兩個麵對麵靠拳頭解決。碰到人,他有時說是,有時說非,會說別人的是非,還會在別人那裏說你的是非,你應付得過來嗎?

強中自有強中手,惡人須用惡人磨。

心得

你比別人強,還有人比你更強;你對人惡,我就回敬你以惡。人隻要自己行得端正,就不怕別人手段千百端。他要行惡,我就用惡來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要讓別人覺得你好欺負。

會使不在家豪富,風流不用著衣多。

心得

真正有能力,家窮家富有什麼關係,窮會變富,富會變強。真正有才華,需要穿華麗的衣服嗎?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衣服隻是個襯托。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心得

日月如梭,人生短暫。短暫的一生該怎麼度過呢?做最有意義的事。什麼事最有意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才最重要。家和萬事興,人民和諧,國家強盛。這裏當然不是說天時、地利不重要,而是說三者相比,人和最重要,天時、地利需要通過人和來發揮作用。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心得

黃金是外在的,安樂是內在的。外在的是一時的,內在的才真正是自己的。追求內在超越,是中國思想的核心。內在超越了才能和自然合一,這是中國曆史長久的傳統。

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讀書高。

心得

古人說隻有讀書高,今人說讀書無用。古今的變化讓人不知所措了。“學而優則仕”,這是追求名利者的想法。不追求名利,讀書明理,知書達禮,理和禮都來自書,一邊讀書,一邊增進內在修為,是更一般的追求。古人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己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為人就是為了在人前炫耀。為什麼要靠讀書來提高自己呢?曆史的傳統都記載在了書裏,知道曆史,善於運用,是中國人一向的追求,也說明中國人對曆史的崇敬。

今天讀書無用,是因為讀書隻不過是用來提高自己價碼的一種手段。而價碼操之在人,不在我,於是碰上時勢不好,讀書就顯得無用了。

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

心得

喜歡什麼就去一心追求。喜歡書籍,那麼讀書吧;喜歡名山大川,那麼學僧人四海雲遊吧。僧人放棄世間繁華,出家修道,是為了一心追求內心的理想,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孔子說:“誌於道而惡衣惡食者,未之有也。”追求內心的道,就不要被外在的衣食等條件的惡劣所嚇倒。

為善最樂,為惡難逃。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心得

做善事最快樂了,做惡事是逃不了懲罰的。為什麼呢?你看羊給孩子喂奶,為了讓小羊羔們吃著,跪下來喂它們;烏鴉小時候,由父母叼來蟲子喂養,長大了,也如此贍養父母。這就說明善是萬物最本性的東西,是從內心最深處自然流出的。所以,做善事就自然讓自己、讓別人快樂。

你急他未急,人閑心不閑。隱惡揚善,執其兩端。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心得

人處在社會中,要處理各種各樣的關係。如自己和自己的關係,人閑下來沒事幹了,內心卻波瀾起伏,閑不下來,天天想著人生大事。如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一件事,你看著都急了,別人還是那樣子。又如夫妻、父子,妻子賢惠,丈夫就少點事;孩子孝順,父親內心就安慰。如何去處理好這些關係呢?把握一個大原則:好事多宣揚,壞事少湊熱鬧。好壞一時分不清的,模棱兩可,不要急著表態,走中庸之道。

既墜釜甑,反顧無益;已覆之水,收之實難。

心得

已成定局的事,不要想著念著去改變,一切向前看。釜甑,燒菜煮飯的器具。盛飯菜的鍋都翻了,就不要再去可惜那些飯菜了。潑在地上的水,還怎麼收得起來呢?

人生知足何時足,人老偷閑且自閑。

心得

說著知足,其實很難做到。說是閑了,那是因為內心確實閑定了下來。關鍵在於自我。自我修養到位了,才能真正做到知足、閑定。

處處綠楊堪係馬,家家有路通長安。

心得

哪兒都可以停下來栓馬,哪兒都可以到長安去。張載說:“大其心,可以體天下之物。”擴大心胸,哪兒都是家,哪兒都是平安大道,何必在意是你的還是我的,在近處還是在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