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2005年,寧波市政府提出構建服務型教育體係的戰略目標,在這個背景下,我們針對當時獨立學院普遍存在的人才培養問題,設計了“基於服務型教育體係構建的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規格及實現路徑研究”課題。該課題後來被批準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2005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

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國獨立學院獲得了快速發展。2005年,全國獨立學院在校生107.46萬人,到了2007年增至186.62萬人,增幅高達73.7%,2008年,在校生突破200萬人;同時期的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從2005年的1561.78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1884.90萬人,增幅僅為20.7%。獨立學院的快速發展,一方麵說明其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另一方麵,快速發展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如產權歸屬問題、發展定位問題、教學質量問題,等等。這些獨立學院“成長中的煩惱”,已經不再僅僅是單一的人才培養問題,它涉及從宏觀製度層麵到微觀操作層麵的一係列問題。分析和廓清這些問題,對獨立學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課題研究期間,教育部又出台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26號令),這一文件提出了我國獨立學院發展的新的指導方針,對獨立學院的運行必將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為使課題的研究更具現實針對性,我們根據新的形勢,對原先課題設計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擴充。雖然這對課題組成員來說增加了許多工作量,但我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

課題研究除已經完成的若幹論文外,最主要的成果就是這部《獨立學院的發展與運行研究》書稿。全書分為背景篇、定位篇、路徑篇、保障篇四大部分,每個部分包括2~3章。這一體係的構建,主要基於下麵的邏輯思路。

1.把握背景,是深刻理解獨立學院發展與運行問題的前提

獨立學院是20世紀末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特殊條件下的產物,它的出現,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曆史性意義,它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本科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方麵軍。討論獨立學院的發展與運行,不能局限於獨立學院內部,必須有一個較為廣闊和深入的分析背景。在“背景篇”裏,我們分析了世界和我國高等教育職能和結構的曆史演變,以了解高等教育從人才培養的一元階段,經過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結合的二元階段,到現在進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並存的三元階段的全球發展趨勢。我國獨立學院的產生,正是全球高等教育發展大趨勢的一種體現。審視它的發展與運行,也必然要以這種大趨勢為背景。

2.清晰定位,是深入討論獨立學院發展與運行問題的基礎

定位就是根據事物發展的曆史和客觀現實條件,審時度勢確定自身合理的時間和空間方位。科學合理的定位是任何組織和個人確定自身發展方向和道路必須牢牢把握的基點。獨立學院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應運而生的新事物,它的順利發展也必須以準確定位為基礎。在確定以教學、科研、服務作為高校三大社會職能的全球背景下,我國的獨立學院如何準確定位?這裏包括獨立學院是否需要承擔科研和服務的社會職能以及怎樣承擔社會職能兩個方麵的問題。盡管當前多數獨立學院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但我們認為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獨立學院長遠發展必然要麵對的問題。因此,在“定位篇”部分,我們提出並討論應用型、科學研究服務型、社會服務區域型人才培養的獨立學院三個定位。其中,特別提出了應用型人才可分為理論型、設計型、技能型和操作型四個層次的問題,以及獨立學院應該定位於培養設計型應用型本科人才的觀點。

3.明確路徑,是實現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

在當前,獨立學院的第一要務毫無疑問是人才培養。如何針對獨立學院學生和教師的特點,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使獨立學院畢業的學生能夠贏得聲譽,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需要把握基本的路徑和方法。在“路徑篇”,我們以分析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獨特性為基礎,重點討論了適合教學對象特點的創新理論教學、強化實踐教育,營造校園文化三個基本問題。我們認為,在理論教學方麵要區別獨立學院與其他層次高校的差異,進行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體現教學內容綜合化、課程結構模塊化、專業教學特色化的要求;在實踐教學方麵要根據主體的認識規律和教學對象的認知特點,優化實踐課程結構、開發實踐教育資源、完善實踐教學考核,全麵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麵要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對學生成才的意義和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困難,按照物質文化建設有特質、行為文化建設有特色、製度文化建設有特點、精神文化建設有特征的目標營造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