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的啟示(1 / 3)

一、約翰

約翰在考古這個行當工作了一百來年,正值壯年的他,現在是GAC(銀河係考古中心)Ⅰ型文明研究所的負責人,他研究的內容是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後9.6萬年人類文明的進程。

Ⅰ型文明的中後期,人類掌握了X-1技術,可以將所有事件和物體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全息記錄,並儲存在巴掌大小的記錄儀中,隻要需要,便可以隨時調閱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當然,這項技術的發明是在公元6038年,在此之前,許許多多曆史的細節,還依賴著文字、聲音、殘缺的影像等方式記錄,當時當地到底發生了什麼,沒有人可以精確的回答。

約翰所在的M-151星距離銀河係中心3.9萬光年,這顆星球是人類占領的2000多顆星體中的一顆。它如同地球般蔚藍,充滿著綠色、亮藍色的植物,還有豐富的自然水體。零下2度到29度的溫度區間,極度適宜各種生物的成長和繁衍。M-151的個頭是地球的2倍,重力則與地球相當。

約翰來到M-151星十年有餘,他的助手兼太太—簡則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簡,公元2065年那次大地震導致了多少人死亡?”

約翰站在陽台上,手指習慣性的在陽台護欄上敲了敲,表示他正在思考。

“係統數據顯示,總共8732人死亡,受傷人員超過了3萬人”

簡所說的係統是光顯係統,這是一個複雜的信息係統,能夠連接銀河係各處,將數據用可辨色彩顯示在半空中。據記載,2065年的地震發生在地球環太平洋區域的某個群島上,8.4級。大地震雖然距今遙遠,但對人類曆史進程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二、2065大地震

2065年12月的清晨,太平洋某群島的附近區域突然發生極其劇烈的振動,地震引發了巨大的海嘯,8米高的海浪不可阻擋的湧入受災地區。數千座房屋坍塌,僥幸未被房屋壓住的人群,則被隨後襲來的海浪卷走。

災難引發普遍的同情,也激起人們對於生命之脆弱的哀傷。仔細想想,在災難中喪失的人們本來幸福、祥和的生活著,他們還有工作要完成、有家人要照顧、有夢想要實現,但突然間就被剝去了思考的權利,一切歸於滅寂。

當時的科技水平,能夠完好的保存人類軀體的部分組織,換言之,可以保存DNA信息。更重要的,腦活動信息的提取與保存已在中等生物的試驗中取得了成功,貓、狗,甚至猴子的腦活動信息已經可以被提取出來,並以計算機編碼的形式儲存在電腦裏。雖然尚未實現腦活動的詳細分析和重構,但原有信息的保存,為將來個體的“重生”提供了可能。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聯合國通過了一項世界各國出資的生命信息儲存計劃,為大地震喪生的每一個人建立腦信息庫,以便永久保存。當時的技術隻在動物身上取得成功,還從未在人類身上試驗,但考慮到8000多人已經逝去,即便計劃失敗,也不會帶來更大的損失。最終,計劃取得了成功,逝者腦部的信息被提取並留存下來。

當然,由於技術尚未成熟,這種提取並非完美,生前經曆的一幕幕,隻有印象極其深刻的信息得到完整保存,其他非重要的,或者說印象不深的,則僅能保存較為殘缺的信息。

公元2065年是生命信息儲存之元年,自此以後,生命信息儲存成為保留至今的普世項目。大約公元3500年左右,生命信息儲存技術得到了完善,所有信息都可以完整、詳盡的保留,哪怕是吃飯時發現餐盤有一跟頭發絲這樣的細節,也將清晰的儲存起來。公元5300年左右,腦活動重構和再生技術得到推廣,曾經的逝者在虛擬的中央信息係統中得到“重生”,他們生前的記憶如同春天的小草一般,重新煥發出生機,並開始接受新的信息以及思考。“重生者”仿佛經曆作了一場漫長的夢境,夢醒十分,腦活動的所有功能得到恢複。

到了公元10.2萬年,已處於Ⅱ型文明的人類,啟動了真正意義上的銀河係探索之旅。經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探險,人類文明終於觸及了太陽係外的星球,並開始建立新家園。生存空間的擴展,甚至是極大擴展,使得“重生”升級為“永生”,曾經的逝者,不再依靠中央信息係統“活著”,而是通過“仿人體”開始真正的新生之旅。

今天,“永生”之人與後世的人類共同生活在A001-W089總共2267顆星球之中。

三、易寒

讓我們回到2065年那個起點。

當時大地震逝去的8000多人,各有各的故事,但限於政府精力有限,沒有將所有人生前的信息進行完整記錄。

易寒是在地震中喪生的唯一的中國人,當時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易寒也在他所研究的領域—地外文明中,達到了國際認可的最高水平。

作為科學界知名人士,易寒生前信息有專人進行記錄,從而得到較為完整的保存。他17歲考入中國大學,26歲博士畢業進入南京天文台,此後輾轉歐洲南方天文台、美國威爾遜天文台,並於37歲出任南京大學天文學係教授,專心研究地外文明。

大地震發生之前,39歲的易寒得到消息,一個疑似攜帶了地外文明信息的小型隕石墜落在環太平洋的群島上。他帶領著8人組成的課題組興奮的來到了事發地,通過對隕石的研究,以及隕石墜落處周邊環境的取樣分析,課題組大致得到結論:這顆隕石絕非普通的宇宙來客,其攜帶的信息非常重要。

隕石的元素構成沒什麼特別,通過便攜式檢測儀便測定出來是鐵元素為主,但其間卻夾雜著未知的某種晶粉,在紫外線照射下,晶粉會在周圍約1立方米的範圍內呈現立體的藍色光彩,這種光彩表現出很強的規律性。可以說,任何人見到這種異常美麗的光彩,都將難以忘卻。

易寒和他的團隊興奮起來,他們相信,藍色光彩正是人類文明與外星文明溝通的橋梁,他們的使命,便是破解其中的奧秘。

接下來一周時間,易寒一直留在群島上,一方麵他們攜帶的設備,基本足夠初期研究之用,另一方麵,隕石墜落之地的方位、臨近區域的變化,都需要研究團隊首先了解清楚當地的情況。

然而,大地震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發生了,這個的頂級研究團隊沒來得及整理和對外傳輸任何研究成果,便被災難奪去了生命。

四、簡的研究

公元2065年大地震的受難者,是生命儲存計劃的第一批受益者,然而,當時的技術尚未成熟,信息的提取和儲存較為粗糙。時隔3000年以後,當受難者“重生”之時,對生前的許多事情已記憶模糊,甚至出現偏差。部分人甚至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誰。

時至今日,那些早期的重生者已遺忘遠古時期的事情。作為考古工作者,簡希望為這些早期人類建立完整的履曆表,最好將早期重生者全部找到,對他們進行訪談,從他們的口中了解到真實的遠古時代,哪怕隻是關於遠古的隻言片語,對考古學而言也彌足珍貴。

從光顯係統很容易就找出生命儲存計劃的第一批受益者名單,以及其他相關資料。顯然,誰的資料最完備,誰便是最適合先進行研究的對象。

簡很快就找出了易寒的資料,閱讀了起來。

1、地外文明離我們有多遠?(選段,作者易寒,科學之光雜誌)

提起宇宙,會聯想起廣博無邊這個詞語。據估計,宇宙有上千億個銀河係一樣的星係,而銀河係又有上千億顆太陽一樣的恒星。假如銀河係1%的恒星係統適宜生命的存在,那麼將有10億個類似於太陽係的係統。假如這些係統中,1%的概率孕育出智能生命,那麼將存在1000萬個地球一樣的蔚藍色星球。

奇怪的是,為什麼直到今天也無確鑿的證據表明智能生命聯係了我們?

科學界提出的假設是“大濾器”理論,即某種機製像柵欄一樣,阻隔了智能生命的發展。人類正處於Ⅰ型文明階段,基本上可以利用整個星球的資源。到了Ⅱ型文明,則可以運用恒星係統內的全部資源。到Ⅲ型文明,整個銀河係都將處於掌控之中。

我們的地球存在了45億年,遠遠少於銀河係的年齡—120億年。照理說,銀河係中應該會有智能生命已經達到了Ⅲ型階段,他們可以利用整個銀河係,但偏偏卻遺忘了適宜生命繁衍的地球?這從邏輯上並不通順。

我認為,原因是在於大濾器!銀河係的大濾器將文明進程阻攔在Ⅲ型之前,或者文明在剛達到Ⅲ型不久,便遭到毀滅。遙遠的未來,如果人類有幸進化到高級階段,也同樣會將遭遇大濾器的阻擊,到時就看我們的子孫能否成功的應對了。

2、新聞人物(采訪易寒,視頻影像)

“易教授您好!感謝您參加我們的節目”主持人微笑著說道。

“你好,觀眾朋友們好,我是易寒”。說著,易寒扶了扶眼鏡,用手敲了敲座椅扶手。

“近年來,外星文明的研究越來越得到廣泛關注,人們心裏都有一個問號,那便是人類真的很孤獨麼?您怎麼看”

“嗬嗬,這個問題是我畢生所希望解開的謎題。當然,今天我還回答不了大家,但科學界的研究表明,外星文明的存在將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

3、名人講壇(采訪易寒,視頻影像)

“大家好,歡迎來到名人講壇。我們今天有幸請到了南京天文台的易寒教授,希望教授能夠為觀者朋友們講一講關於外星人的話題,大家歡迎他”

隨後,場上想起來了一陣掌聲。

“大家好。我今天要講一個熱門話題,那便是外星文明”易寒輕輕的在座椅扶手上敲了敲手指。

“其實,地球人也好、外星人也罷,並不是那麼涇渭分明的一件事。外星人的相貌無論有多麼奇怪,都不必詫異。這就好像蘋果見了香蕉,不會說你怎麼長成哪樣?菠蘿見了甘蔗,也不會嫌彼此難看。相同的宇宙空間裏,某種細小的環境差異,都會導致生物體在外貌和內涵上的巨大不同”

場下觀眾認真的聽著,時不時發出被逗樂的笑聲。

簡認真看著這些遠古的文字和影像資料,內心對這位早期人類產生了幾分佩服,他的那些觀點,放到今天也沒有錯。

簡的研究持續了多日,她已經大概了解公元2000多年時期人們的生存狀態,當然,最讓她感興趣的還是那個易寒,簡決定認真研究一下大地震之前發生在易寒身上的事。

五、早飯時間

隔了幾日的早晨,窗外的涼風吹進了房間,淡金色的光線透過窗簾鋪在半透明的地板上。

M-151星的早飯時間永遠是最重要的,這將開啟快樂的一天。

精美的食物早就準備好了,整齊的擺放在客廳的懸浮餐桌上。兩杯昆汀果汁,兩份西楠,一整份炙烤過獁肉,還有許多小點心。這是星球聯盟為每一個居民準備的餐食,每天的花樣都會不同,提供的內容根據頭天夜裏居民的夢境來決定。

約翰和簡伸了伸懶腰,開始享受美好的早餐,聊著這些天彼此的心情。

約翰聊到得意處,不自覺的用手指敲了敲懸餐桌,之後又滔滔不絕的繼續著話題。

等等!

簡仿佛感覺到什麼。

她望了望約翰,這個再熟悉不過的人此刻變得略有一點兒陌生了。

簡回憶起她和約翰在一塊的七八年時間,約翰習慣於扶眼鏡、不自覺的用手指敲擊物體,還有別的一些小習慣,但手指敲擊這一項,怎麼前兩天在別處看到過呢?

對了,她正在研究的易寒也會有這個動作。

“親愛的,怎麼了,你好像有心事啊”約翰打住了滔滔不絕,回頭望向妻子。

“哦,沒什麼”簡頓了頓。

“你盤子裏還有兩塊獁肉呢,給我一塊”說著,簡就嬉笑著搶過來獁肉。

大概半刻鍾時間,兩人用完了早餐,準備去石林散散步了。

六、M-151星的一天

M-151星的大氣層構成與地球相仿,也是由氮、氧、二氧化碳、各類稀有氣體構成。這種大氣層結構,完全是由第一批登陸M-151星的人經過多年改造而成,在此之前,其空氣構成類似於土衛六,充滿著對人類而言有毒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