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的父親聽了這句話,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慚愧不已。後來他舉槍自殺了。
相信每個人看到這裏都會感到觸目驚心。僅僅是因為小女孩劃破了卡車的烤漆,父親居然讓自己的女兒付出失去雙手的代價。車子壞了可以再修,甚至是再買,今天的車子和明天的車子沒有什麼區別,但對於女兒的雙手卻不是這樣了。他沒有搞清哪個更重要。
記得富蘭克林那篇有名的《哨子》,其實這個世上有很多人都在為了根本不值的東西付出著過高的代價。這些人往往是在舍本逐末。明明知道金錢物質這些東西不是最重要的,卻總是在拚盡全力地追求著。如果除了生命之外讓每個人再保留一樣東西,我認為絕不應該是金錢。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美好的,然而很多人在回味一生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拚命地追求卻沒有帶來快樂。
這聲“爸爸”來得太遲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這不僅表現在盡孝上,同樣很多的事情都是這樣,在我們擁有的時候不知道去珍惜,當有一天失去不再回來了,卻又後悔莫及。這或許也是人性的一種弱點,但還是清醒一些,好好珍惜吧。
父親在他開始記事的時候離他遠去了,後來的一個男人又闖進了他的生活,那就是他的繼父。繼父對他不亞於一個親父親,可是他卻無法去接受他。他對母親的哀怨乞求表現出殘忍的冷漠。在這個家裏,他總是無事生非地挑起爭端,無理取鬧,他視這個父親為一個敵人,父子倆總是漠然相對。就這樣十多年過去了,他讀完了中學,又讀完了大學。
那一年,他決定回家去看一眼,然後就到遙遠的地方去工作,這也是最後的辭別。一天,他無意中去收拾好久不用了的寫字台,卻發現了兩張發黃的賣血票據。母親說:“這是你考上大學那會兒,我們實在籌不夠那麼多錢,你爸就背著我去賣了兩次血。後來我知道了,他還很高興地說:‘我為我兒流血,也算有血緣關係了!’”說著母親流下了眼淚。
母親的一席話讓他感到心裏一陣陣發痛,似乎也來了眼淚。他開始懊悔自己這麼多年來的誤解和年少無知。他真想和繼父一起坐下來,兩人好好聊聊,溫暖一下他多年來的苦心。可是多年來對繼父的冷漠和敵視,已形成了一道厚厚的屏障,這使他無法一下子消除掉。
於是,他打算慢慢來,先從一個特別的日子開始。他想在繼父的55歲生日的時候表達這份感謝。他下定決心,在那天一定要當眾叫他一聲“爸爸”。
然而,他沒有等到那一天,他的那一聲“爸爸”繼父是永遠也聽不到了。他忘了老人是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待的,繼父由於一生的操勞在距55歲生日還有兩個月的時候去世了。他再也不會有給這個為他們母子付出一生的男人一絲安慰的機會了。
這樣的故事總是讓人惋惜,可這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啊!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習慣等待。一次遠行、對朋友表達感激、對愛人說“我愛你”、學一點東西、享受一次晚餐、與他人和解……很多我們渴望與向往的事情,總是在我們的等待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心靈也有一把鑰匙
心靈的鑰匙,是人生通向彼此的一條紐帶,是我們生命過程中的一盞指路明燈。人生再沒有比迷失方向、找不到歸路更可悲的事情了。
有一天晚上,我閑了下來,就順便去廣場散了會兒步。廣場上燈光明亮,清風徐徐,因為涼爽,寬闊的廣場人聲鼎沸,顯得很熱鬧。
我正漫步走著,欣賞著綠化帶裏的花草,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上前攔住了我。“阿姨,這是你丟的鑰匙嗎?”小男孩忽閃著那雙可愛的大眼睛看著我,等待著回答。我下意識地拉開小提包,向裏摸了一下,對小男孩說:“謝謝你,阿姨的鑰匙沒有丟。”
原來,這個小男孩在廣場上撿到了一串鑰匙,正在廣場上尋找著鑰匙的失主。小男孩的母親友好地和我笑了笑,又去追小男孩了。看樣子小男孩已在這偌大的廣場走了幾個來回。媽媽跑上去喊著小男孩:“這麼多人,你怎麼能找到人家啊?別亂跑了,小心摔著。”小男孩著急地說:“不行的,丟了鑰匙就回不了家了。”小男孩依舊去尋問有誰丟了鑰匙,小男孩那可愛的身影在廣場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中穿梭著。
天漸漸晚了,我有些不忍,走上前去問小男孩:“找到丟鑰匙的人了嗎?”“沒有。”小男孩很著急地看著我,那雙明亮的眼睛流露著童真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