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恒洲大陸,有著三國一域之分,東有天祈皇朝,北有佳宇國,南有雲詔國。
而那西北三千裏之地,卻是終年籠罩著濃鬱的灰蒙蒙霧氣。
此霧濃鬱厚重,如簾幕般阻隔了往來之人的視線,偶有好奇之人,闖入迷霧中,皆不見生還。
不知從何如起,恒洲大陸各類典籍中,統一記載了這樣一句話,“大陸西北三千裏,霧濃不散,凡入者,無生還。”
千百年來,無人知曉濃霧裏麵的景象,這裏成了人人談之色變的“迷霧鬼域”。
三國之中,現如今最為繁榮昌盛的,當屬天祈皇朝。
若說起天祈皇朝,還要追溯到二十二年前,天祈皇朝開國皇帝聖武帝越天祈,原是前朝大衍國一個小縣城的城防守衛長。
當時的大衍國皇帝昏庸好色,是個隻圖享樂,不理政事的昏君。其在位期間,不但將皇宮擴建了數倍不止,更在全國大肆修建行宮、別苑,供其出遊時享樂。
為此,百姓們年年加賦、歲歲征集勞力,鬧得民不聊生。當時許多成年和即將成年的男子皆想方設法逃往別國,以求避禍。
而鄰近大衍國的兩國四郡,也開始進犯大衍國,並占領了一部分城池。內憂外患下,大衍國內各方諸侯、有誌之士、山野草莽,紛紛自成派係,內戰、外戰,風起雲湧,百姓們苦不堪言。
經過十年鏖戰,越天祈在群雄中獨占鼇頭,平內亂,戰外邦,最終吞並了鄰近的兩國四郡,北蠻國、西陵國、譚都郡、良郡、鄴郡、上武郡,合三國、四郡之力,建立如今的天祈皇朝,與佳宇國、雲詔國並存於恒洲大陸。
佳宇國與天祈皇朝東部接壤,其幅員遼闊,群山峻嶺連綿不絕,享有千山美譽,百姓們以采集山參、靈芝、燕窩為主要生計,良田甚少。
與天祈皇朝、佳宇國均有接壤的是雲詔國,雲詔國位於恒洲大陸南部,氣候溫暖,是沃野千裏,魚肥水美的富饒之地。
在天祈皇朝未建立之前,佳宇與雲詔二國,本著從中謀利的想法,一直處於坐山觀虎鬥的狀態,並不參與。
而隨著天祈皇朝的建立,沒有受到戰火紛擾的佳宇、雲詔二國,經過一番分析、比較之後,得出一個結論,佳宇與雲詔其中任何一個國家,單單與天祈皇朝較之,無論從疆域、人口、兵力上,均比天祈皇略遜一籌。
三國鼎立後,佳宇與雲詔二國,通過聯姻結出同盟之勢。
二十二年來,佳宇與雲詔二國,在天祈皇朝邊境,每年都要發動大戰、小戰數百場,旨在令天祈皇朝無休養生息之機。
聖武帝越天祈,乃是當世有道明君,在位十七年間,對內廣施仁政,免賦十年,使得受盡戰火荼毒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開朝以來,邊境雖是年年戰事不斷,但對於百姓家中隻有一子者,均是免去其兵役。
對外聖武帝以鐵血手腕壓製外敵入侵,以戰養戰,在佳宇與雲詔二國邊境大肆搶掠,絕不手軟,掠奪來的物資全部用於獎賞軍隊眾將士、修築城防,一分也不用上交國庫。
攘外安內,諸多仁政施行下去,天祈皇朝內的百姓們無不念其恩,感其德。
在聖武帝越天祈仙逝後,百姓家中皆在祖宗牌位之首,供奉起聖武帝越天祈的靈位,以念其仁德治國,寬待萬民之隆恩。
繼聖武帝越天祈後,他唯一的兒子越浩昱繼承皇位,號神昱。
三國邊境連年戰火不斷,直至神昱四年,越浩昱的四子越世邑,率五百鐵騎,奇襲佳宇國邊境,三日內連收十五座城池。
至此,佳宇、雲詔二國提出休戰,不再進犯天祈皇朝邊境,年年納貢,並將本國太子做為質子送至天祈皇朝帝都,歸期不定。
越世邑也因此一戰成名,收割生命的戰場成就了他,赫赫戰功無人能敵,他成為了百姓們心目中無敵的戰神。……拜別
巍峨的山峰直入雲霄,峰頂終年不化的積雪銀光閃閃,似銀龍盤旋天際。雪峰的半山腰處,紫光灼灼,冰晶折射出炫麗的光彩。
嚴冬未盡,凜冽的寒風呼嘯而過,白色裙裾如流雲般隨風輕舞,如蝶翼般的睫羽緩緩斂下,少女撲通一下,雙膝跪在冰冷刺骨的冰晶上,粉潤的唇輕啟,“娘親,女兒今日已滿十六歲,即刻便要出宮曆練去了,特來與娘親辭行。”
少女粉拳緊攥,圓潤的指甲深深地刺入皮肉,鮮紅的血珠順著掌心,緩緩滾落在紫色的冰晶上。
掌心上的傷處,膝蓋上的徹骨冰寒,少女渾然不覺,她在心裏默默的說道,“請娘親放心,女兒會替娘親討個公道的,那個負心漢,女兒會替您收拾他的。”
寒風乍起,青絲飛揚,少女雙臂前伸,匍匐著身子對著紫晶冰洞,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陡然起身,向來時的方向行去,不再停留。
連綿起伏的山脈間,偶有鳥啼獸吼,獨不聞紫晶冰洞內傳出一絲一毫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