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可以輸給別人,不能輸給自己(1)(1 / 3)

01失敗隻是可惜,逃避才是可恥的

1944年,艾森豪威爾指揮的英美聯軍正準備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展開對德戰爭的另一個階段。

這次的登陸事關重大,英國和美國合作無間,為這場戰役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一切準備就緒、蓄勢待發的時候,英吉利海峽卻突然風雲變色、巨浪滔天,數千艘船艦隻好退回海灣,等待海上恢複平靜。

這麼一等,足足等了四天,天空像是被閃電劈開了一道裂縫,傾盆大雨連綿不絕,數十萬名軍人被困在岸上,進退兩難,每日所消耗的經費、物資,實在不容小覷。

正當艾森豪威爾總司令苦思對策時,氣象專家送來最新的報告,資料中顯示天氣即將出現好轉,狂風暴雨將在三個小時之後停止。

艾森豪威爾明白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攻敵人於不備,隻是這當中也暗藏危機,萬一氣候不如預期中這麼快好轉,很可能就全軍覆沒了。

艾森豪威爾經過慎重的考慮之後,在日誌中寫下:“我決定在此時此地發動進攻,是根據所得到最好的情報做出的決定……,如果事後有人譴責這次的行動或追究責任,那麼,一切責任應該由我一個人承擔。”然後,他斬釘截鐵地向陸、海、空三軍下達了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命令。

艾森豪威爾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傾盆大雨果然在三個小時後停止,海上恢複一片風平浪靜,英美聯軍終於順利地登上諾曼底,掌握了這場戰爭得勝的關鍵。

學做人:艾森豪威爾最大的成就,不隻在於他英明果斷的決策,還在於他肯為自己的決定負完全的責任,這是在上位者十分難得的表現。

多少政治人物平時勤於為自己歌功頌德,大難臨頭卻各自分“推”,就算證據擺在眼前,臨死也要拖一個人來墊背,敢做不敢當,怎麼能為人民喉舌?作為人民的表率?

真正的英雄其實不在於他的功績有多麼的浩大,而在於他有沒有麵對失敗的勇氣。失敗隻是可惜,並不可恥,況且失敗隻是一時,伴隨而來的責任卻是一世的,隻有當你勇於承擔、麵對時,責任才有終了的一天。

02走快捷方式不一定到得了終點

一名遊覽車的駕駛員長年開車經過一條風景秀麗卻蜿蜒曲折的山路,這條路九彎十八拐,意外頻傳,這個駕駛員卻開得得心應手,二十多年來從未出過一次事故。

一次,一位旅客搭乘這輛遊覽車,見識到了駕駛員精湛的開車技術,不由得敬佩地說:“師傅,這條路這麼曲折,令人膽戰心驚,你開車開了這麼多年,卻從來沒有出過意外,一定是對這條山路哪裏該轉彎,哪裏會碰壁都十分了解了,真是不簡單啊!”

但是出乎意料地,駕駛員微笑著搖頭說:“您真是太誇獎我了,老實說,雖然我每天都會經過這條路,但是這條路該轉彎該減速的地方實在太多,我到現在都還是搞不清楚呢?”

旅客驚訝地問道:“這怎麼可能?你不清楚路況,怎麼能開得這麼平順呢?”

駕駛員笑著回答說:“其實,我根本不需要知道這條路危險的地方在哪裏,我隻要謹記不超速,以及其他安全駕駛的原則,哪裏還需要擔心什麼危險呢?”

學做人:對於同一件事,有的人努力尋找旁門左道,藉此提高成功的幾率;有的人卻始終秉持最基本的信念,認為無論天地萬物如何變遷,掌握原則才是致勝關鍵。

這兩種處世方式,其實很難分出高下,也無法評斷孰是孰非。

聰明的人擅長走快捷方式,也許平步青雲,也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老實的人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也許多走了不少冤枉路,但是最終一定可以安然到達目的地。

當然,你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你所想要的方式,但是,你也必須坦坦蕩蕩地承擔你所得到的後果。

03讓自己的眼光變得更寬廣

猶太裔的著名精神分析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博士,曾經在納粹集中營裏飽受過淩辱。

在那個隻有屠殺和血腥的地方,不可能看見人性和尊嚴,每一個屠夫在槍殺婦女、兒童和老人時,眼睛從來不眨一下。

對生活充滿恐懼的弗蘭克,內心自然產生極大的精神壓力,每當看著集中營裏發瘋的人們,他的內心更是飽受煎熬。

幾乎也快失控的弗蘭克,有一天便告訴自己:“如果我再不控製好自己的精神,我也要陷入精神失常的厄運。”

這天,弗蘭克隨著長長的隊伍,來到集中營的工地中勞動。行進過程中,他的腦海不斷地產生幻覺,一會兒想“晚上恐怕不能活著回來”,或“今天能吃到晚餐嗎?”

工作一半,當鞋帶斷了,他又擔心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不祥預兆。

思緒非常混亂的弗蘭克,幾乎要失控了,內心充滿不安的他,對生活與生命開始產生厭倦。

為了鎮定心智,弗蘭克讓自己不斷地冥想。他開始想像自己,正處在一個明亮而寬敞的教室中,並且正精神飽滿地發表演說。

當他閉上眼睛之時,忽然感覺到一陣舒暢,臉上也慢慢地浮現了笑容,那是弗蘭克久違的笑容。

此時,他高興地告訴自己:“太好了,隻要保持這種狀態,我就不會死在集中營,我一定能夠活著走出去。”

後來,當他真的從集中營走出來的時候,朋友們看到他的模樣,都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在弗蘭克的臉上沒有留下受過煎熬的痕跡,反而全身都散發著年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