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
《黃帝宅經》是我國現存最早關於人生前死後住宅的風水書。認為宅是陰陽之樞紐,強調修建宅屋要先選擇好方位、方向、破土動工的時間,以求陰陽相得。該書主張住宅要與墓穴配合,提出“墓凶宅吉,子孫官祿;墓吉宅凶,子孫衣食不足;墓宅俱吉,子孫榮華;墓宅俱凶,子孫移鄉絕種”的觀點。
國學故事
蘇洵蘇老泉的祖父當時是一個出家人,號白蓮道人,他有一個至交朋友叫蔣山,是當時著名的風水師,蔣山每兩年遍遊名山大川一次,尋龍布穴,回來後都要到白蓮道人的道觀中靜養修行。有一天,蔣山正與白蓮道人下棋,突然蔣山問道“你想得風水寶地嗎?”白蓮道人還沒有開口,蔣山又接著說道“這次我雲遊回來,尋得兩塊風水寶地,一塊地可以大富比石崇,另一塊地可以大貴於天下,做到宰相,這兩塊地我隻能送你一塊,你自己選吧。”白蓮道人想了一下說道“我是半路出家,家中還有兒子在讀書,不想奢求什麼富貴,隻要子孫賢能就心滿意足了”。
蔣山想了想道“這兩塊地均不適合,不過前次在彭山縣的象耳山,尋到一塊佳地,會出蓋世的文章秀士,我就把它獻給你吧,明天一早我們就啟程去看看。”白蓮道人聽後心中很高興。於是,第二天天剛破曉,兩個人就出發了,經過十幾天的路程,來到了彭山縣象耳山的風水穴位之處。此地四山環抱,來龍如大將軍出陣,匹馬單刀,貪狼峰起龍頂,綠油油的小樹秀麗動人,明堂開闊,前麵案山層層相朝,向上一支文筆秀峰,直插雲端,一勾小溪水從林間曲曲而來經向上而消於左後方,站在山峰上一聲輕嘯,空峪震蕩,聲音清澈幽旋,久久在峪中回蕩。穴場在山峰頂端,違背了葬法的常理,穴位處略開一米來大的小窩,四麵青草依依,微風悠揚,白蓮道人的衣帶隨風漂蕩,他見此景心中好不高興,但又歎道“穴高隻怕八白搖”。
地師蔣山見狀已知他的心意,於是蹲下身去從袋裏拿出一盞油燈,用火材點燃後輕輕地放在那個穴口,雖然四麵來風,但燈火紋絲不動,蔣山手指放燈之處說道“此處就是佳穴之位,一步也不能離開,葬在這裏你家才能出文章蓋世之士,其餘地方均不能成穴,不信你就試試”。白蓮道人為了穩當,就在自己認為可以立穴的地方,用油燈反複地測試,燈火均會被風吹滅,此時他才真正地歎服蔣山高超的風水之術。一年過去了,白蓮道人的母去世了,他就將其葬在蔣山所點的穴位中。不久,蔣山又來到道觀,並與白蓮道人一起再去考證他母親的墳墓,蔣山看後歎道“你這還有一點小的差誤,我幫你糾正一下。”於是,蔣山就做起自己的法事來,並在墳頭的左邊添了不少土。事過幾年,白蓮道人的兒子蘇洵就以文章出仕了,並連出了蘇軾、蘇轍兩個大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