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蘭台七八人 出處與之俱(1 / 2)

從此江湖多事,先是忘憂居如暴風驟雨的報複,然後是道德宗老一輩的人物盡數複出。

在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忘憂居新一代的主人柳成棟,年紀輕輕已經駕馭著一群桀驁不訓的邪魔歪道,將道德宗壓製的死死的。

在這場較量中有多少人熱血拋灑,有多少恩怨情仇交織其中,又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究竟是為什麼而戰。江湖還是一片大亂時,天下卻已經開始趨於一統。

公元580年,北周宣帝死,楊堅在關西士族支持下,以外戚身份入宮輔助政事,任宰相,總攬大權,進封為隋王。

公元581年2月甲子日,他廢黜九歲的北周靜帝宇文闡,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後改為長安,改年號為開皇。楊堅稱帝後,於開皇七年滅亡後梁,一年後下詔伐陳。開皇九年滅亡陳,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麵。

文帝代周建隋,總覺得自己得到國家太容易,擔心人心不服,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戒備,文帝假托年幼時相麵人趙昭曾經秘密告訴他說:“你將來命該稱帝,但是必須大加誅殺才能鞏固新朝。”以此為據,派左右親信嚴密偵查百官的行為。有時甚至暗暗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賄,這些官吏一受賄就立即處死。

文帝猜疑苛察,容易受讒言所惑,時常命令左右窺視臣下,如有過失,則加重罪。對於江湖中人更是嚴厲打擊,他絕對不允許一個超越自己皇權的勢力存在。

文帝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組織中的人都是一身黑衣,人稱“黑衛”。江湖中人隻是知道,有這麼一個組織的存在,但是不知道這個組織有多大,隻是知道裏麵的人,都是一些經過特別訓練的年輕人。他們不屬於任何門派,都是一些生麵孔。那些人都是從軍隊選拔出來的好手,他們不是江湖人,雖然武功並不是最好,但絕對和江湖沒有絲毫聯係。他們沒有江湖人的那些臭習慣,他們隻是一群惟命是從的軍人。

當軍人介入江湖的時候,江湖的人無論個人多麼厲害,他們也不會是那些組織嚴密,有強大國家機器支持的軍人的對手。更何況那些“黑衛”的首領是大名鼎鼎的楊素。

楊素出身士族,祖父楊暄,官至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父親楊敷,為北周汾州刺史。楊素“少落拓,有大誌,不拘小節”。楊素知楊堅甚得眾心,且有稱帝之意,遂主動投到楊堅門下,與其深自結納。楊堅也知楊素之才,對其也非常器重,不久便以楊素為汴州刺史。北周大定元年二月,總攬北周大權的大丞相楊堅廢周立隋,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並加楊素上柱國,開皇四年,拜禦史大夫。

道德宗和忘憂居混戰了五年,在這五年中,江湖一片蕭條。忘憂居和道德宗都是精疲力竭,他們雖然都在保存實力以作最後一擊。但是他們用不著了。忘憂居和道德宗被黑衛一擊而潰。

那次襲擊像是暴風驟雨一樣,將乾坤洗的幹幹淨淨。江湖上的勢力,一夜之間開始銷聲匿跡。那些帶江湖性質的組織也開始紛紛轉入地下。

因為他們看到,在那些黑衛的背後是軍隊的影子。黑衛前腳走,軍隊後腳就接管。

道德宗的山門雖在,可是已經不是以前那麼熙熙攘攘。真是應了那句成語,門可羅雀。

又是一個寒秋,樹葉已經落滿山路,隻見道德宗山門內走出八位年輕人,那八人個個豐神俊朗,隻是眉宇間隱隱透著憂慮之色。

山路上的秋葉都是剛剛落下的濕葉子,還沒來的及幹枯,踩在腳下感覺綿綿的,好像踩在厚厚的地毯上一樣。極目遠眺隻見漫山遍野的金黃,一陣秋風吹來,好像有千萬隻蝴蝶在跳舞。

那八人隻是匆匆的趕路,渾然不覺這大好的秋景。

隻見其中年紀最大的那人停下身來,靜靜的回望著來路。他一直走在第一個位置,現在驟然停下來,山路狹窄後麵的眾人不由自主的也停了下來,隻聽那人悠悠道:“山門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回來?”說罷一臉的惆悵。

後麵的七人回頭看著那拾階而上的山門,片片落葉正無情的落下,好像他們也無法忍受這寂靜的山門的禁錮。

隻聽其中一人道:“大師兄不必介懷,道德宗千年門戶,幾經風雨飄搖依然屹立不倒,這一次也不會輕易的倒下。再說,我們即使敗了,也隻不過是打了一個平手。笑道最後的人才是贏家。”說畢用眼睛掃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