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章 登門(1 / 2)

自從見過武鬆與武植後,蕭唐心裏更添了多份思量。WwW COM這個武鬆是水滸中的武鬆,而大名府內也確實有諸如盧俊義、蔡福、石勇等日後的梁山好漢居住,那麼江湖及時雨、孝義黑三郎的宋江、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英雄雙槍將、風流萬戶侯的董平……等人物也都應該在這個世界中存在吧?

蕭唐想到這裏心裏不禁激動了起來,畢竟他是忠實水滸迷,不但時候便拜讀過數遍。長大工作後每隔個兩三年他也會從新再看遍水滸,在網上時不時還在貼吧論壇和人討論與水滸相關的話題。如今自己能親眼看到字裏行間的英雄好漢們出現在自己的眼前,蕭唐哪能不心潮澎湃?

不過若得了機緣,要不要上梁山落草當綠林好漢?開什麼玩笑!畢竟蕭唐不是初讀水滸時的少年,看得熱血可想得問題不夠全麵。匹夫之怒、血濺五步倒是快意豪爽,可百來號的匹夫聚在一個山頭上能幹嘛?成沒事淨濺血玩了!寇就是寇,要受盡世間的白眼隻能躲進山中安生,鬧得凶點被朝廷剿了,都是淩遲受剮的死罪。

就算混到攻城略地、一方稱王那又如何?水滸裏田虎、王慶、方臘哪個不是坐擁數州,自立當皇帝老子的寇?可如勢力最大的江南方臘,占六州五十二縣,響應民眾百萬,在水滸中是被詔安了的宋江殲滅,而曆史上還不是在短短一年時間裏被童貫率大軍摧拉枯朽般的蕩平?結果被押到京城,落得個千刀萬剮的下場。

若算暴動頻起、匪寇為患,宋朝在各個朝代中算起來都是數一數二的,可奇怪的是算起規模極大的起義卻又差不多算是最少的一個王朝。

要是估算一下:秦末大澤鄉陳勝吳廣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劉邦、英布等下英豪群起推翻大秦;漢朝張角黃巾軍人數達數十萬,規模遍布八州;隋朝瓦崗軍、竇建德、杜伏威等;唐朝龐碩、王仙芝、黃巢;元朝紅巾軍挑動下反,有劉福通、郭子興、張士誠等;明朝的唐賽兒、劉六劉七、徐鴻儒、李自成等;清朝平國、撚軍起義乃至後來直接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促成北洋政府成立的武昌革命……

這些還隻是列出各朝中極為有名的起義,其他參與人數達數萬、範圍影響數州之地的起義還比比皆是,而宋朝呢?李順與王刀算一個、方臘算一個、日後的鍾相楊幺算一個、範汝為也姑且算上,而李順王刀起義人不過數萬,波及不過一省,種相楊幺最大勢力範圍7州19縣,範汝為主要在閩北……算起來這些宋朝規模最大的起義比起其他朝代而言,顯得“家子氣”了許多。

關鍵的是,以上列舉的朝代在末代幾乎都因起義被推翻,或是因起義等重要因素撼動了根基而導致覆滅(李自成起義後的南明、黃巢起義後的唐帝國等),而唯獨宋朝滅亡是因為當時如日中的蒙古帝國南侵,並不是因為民眾暴動才滅亡的。

為什麼?蕭唐覺得這和宋朝開放商業的製度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宋時鼓勵百姓經商,且不將人民限製於原鄉籍禁止流動。雖然土地兼並現象也十分嚴重,可宋朝百姓與其他任何朝代不同,他們未必非要麵朝黃土背朝的過活。

也是由於商業的空前達,豪門富賈間南北行商、大宗買賣極為頻繁,就連市井民也不甘於人後,他們換個地方討活,做些本生意、投資開鋪,眼紅那些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的,便又吸引大批人效仿做起買賣來。

但有賺便有賠,因為經營不善、名目剝削賠到傾家蕩產的也大有人在,光水滸傳梁山好漢裏因做買賣折了本錢沒出路而走投無路的,隻隨便數數:燕順、呂方、郭盛、石秀、曹正……這類人就成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光腳不怕穿鞋的,索性把心一橫,占個山頭便做起了強盜的營生。

可哪怕是做了土匪山賊的,規模的隻圖快活一世,聲勢大些受了朝廷詔安做官的也絕不占少數,“落草為寇”與“起義”可是兩個概念,鐵了心要跟朝廷幹到底,立誌殺進東京城把趙官家拉下馬,顛倒乾坤奪了下的可少之又少。因為他們也明白,無論如何他們都不可能推翻大宋王朝的統治。

雖然在初高中時蕭唐再看水滸,也會因為宋江為什麼沒帶著梁山好漢殺進京城奪了皇位直罵宋江那黑矮子,懊惱地拍大腿,但就算按照裏梁山最強盛時期的兵力:頭目百餘人,兵馬數萬員。要是和朝廷鐵了心幹到底,那麼最符合實際的結局卻應該是一百零八將被朝廷接連征討圍剿,轟轟烈烈地全部戰死。奪取皇位的機會基本沒有,而禍亂下那卻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