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郭藥師、董醜等人被燕青服,同意召集遼東漢兒流民共赴皮島後。便各自遣手下心腹諸如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趙鶴壽、羅青漢、董仲孫等在遼東道上也有名氣的人物四處走動,招募附近漢兒村鎮中苦受兵災的饑民流民。
郭藥師也向燕青言明移剌成等頭人率契丹數部此時正在耀州、陳州地界。段景住自告奮勇,在三百渤海騎的戎衛下向南去尋移剌成等部的契丹遊牧部族。
話董醜這麵遣羅青漢、董仲孫等使人敲鑼打鼓,沿村挨鎮的哄百姓隨他們向西南保州、皮島等地遷移。那董醜雖然是個憨人,可他也知自己越能叫更多百姓向南遷徙,他越能得那尚未謀麵的蕭任俠看重,是以董醜張羅的格外賣力,性急不耐時便連軟硬兼施、恐嚇威嚇的手段都使了出來。
其中那些家徒四壁,吃了上頓便沒下頓的人家,還有本就是從其他地方遷徙過來的饑民當然極樂意和燕青、郭藥師、董醜等人向南轉移。
可是也總會有些一生都不曾出過遠門,也決計不肯背井離鄉的百姓,還有那些家越有錢的、名下耕田越多的富紳大戶就越舍不得田間的土地,還有自己的宅院家產。就算兵荒馬亂、群寇肆虐,不準熬一熬就過去了,叫我們舍棄大部分家產隨你們去甚麼海外孤島?憑甚麼?
董醜本就是撮鹽入火的性子,他吃了幾回閉門羹後暴跳如雷,當即向燕青建議除了草河鎮等地,遼陽府轄下本溪等幾個縣治漢兒村鎮不妨進去就搶,搶了糧食銀錢,一把火燒了他們的田地房舍,還怕這些漢兒居民不肯隨他們遷徙?
燕青當然是苦笑著勸董醜打消他這般念頭,蕭唐意圖在海外自治之地收納流民,這又不是經過宋、遼官府政令調遣的。還沒等啟程上路便鬧得這些黎民百姓怨聲載道,他們又如何能安心移居別處?人心若不得歸附,那麼蕭唐也絕對無法在遼東立足。
與此同時,郭藥師那邊同樣在招募遼東饑民。不得不那個郭藥師無論在遼東漢兒中的威望,還是他的處事手段確實都要比董醜高出許多。他勸周遭村鎮中漢兒居民、遼東饑民南遷的時候極有煽動性。七八日的功夫下來,願意隨郭藥師向南遷徙的百姓就比董醜這邊多出兩倍不止。
將近一個月之後,願意南遷的遼東漢兒百姓人口越來越多,其中青壯近兩萬五千人,連家帶口總數約莫有八萬上下。起來郭藥師在服百姓向遷居皮島之事上確實居功至偉,若不是他在遼東漢兒中素有威望,有限的時間裏,燕青也不可能在這異國北地動如此數量的百姓南遷。
蕭唐哥哥海外營鎮能得這一批移民遷入,的確少不了郭藥師這個遼東地頭蛇的鼎力相助。可是在往後如何應對此人,卻也又是樁棘手事啊燕青這邊與郭藥師、董醜周旋時,心裏卻也時刻都存著這般念頭。
當燕青、段景住趕赴遼東內陸通郭藥師、移刺成等人率部來投的時候,蕭唐這邊也忙得團團轉。現在陶宗旺手下民夫數量有限,營造城寨壁壘時人手尚顯不足,眼下也隻能史爭旦夕地葺築供居民禦寒居住的一應房舍。屆時大批流民湧入島嶼時,恐怕還須從中挑選、培訓許多工匠繼續起造修緝城垣等建築。
蕭唐深知人口就是生產力,人口就是兵源,可是糧草補給前期尚可以經海運輸送以解燃眉之急,卻也並非是長久之計。現在蕭唐的感覺就像當初他玩《帝國時代》等即時戰略類遊戲一般,基地城鎮建了,初始人口有了,可是要擴充人口上限時滿地圖找卻沒幾處地方可以開墾農田。
好在經張順打探,皮島以東的幾處島嶼也並非多為沙礫之地,島上土壤也可做耕種。畢竟開拓海外根基之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隻要能先解決先遷入海鎮那數萬移民的生計問題,再漸漸掌控住遼東以南連接宋、遼兩地的海域也能更加順利。
人員配置方麵,除了第二批即將抵達皮島的聞煥章、蔣敬、裴宣等頭領,待密州那邊經孟康趕工,大海船足以運載更多人馬物資時,蕭唐也開始打算調動宋地綠林山寨中,一些善於統兵的將才帶撥人馬前往皮島。
蕭唐揣摩郭藥師的心性為人,正史中他不僅是屢屢倒戈,在向大宋投誠並的宋徽宗重用之後,郭藥師為所欲為、飛揚跋扈,在朝廷盡量向他提供補給的同時,他仍挖空心思四處斂財。如果讓這麼一號人物掌控海鎮兵權,蕭唐也很難保正這郭藥師不會存了反客為主、鳩占鵲巢的心思,反奪了這座並不隸屬於宋、遼各國的海外重鎮。
屆時海鎮上軍政大事有聞煥章掣肘,還須留些精細的心腹兄弟注意郭藥師的動向,如果郭藥師到時真的心懷不軌,蕭唐也十分清楚自己該如何做。
思量戎衛皮島等海鎮的將領選擇時,蕭唐不由得又想到那個還沒來得及登上皮島,便乘海船匆匆返鄉去探望病危父親的史進。估算下時日,現在史大郎應該已返至華陰縣史家莊有一段時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