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章 遼國南京,兩個統軍(1 / 2)

既然有耶律大石前來核實了蕭唐等宋國來使的身份,錦州太守與城內咬兒惟康等將官自然又是大擺庭宴,熱情管待了蕭唐等人一番,其中咬兒惟康等將官對蕭唐高強的本事心悅誠服,也時常湊上前去頻頻敬酒,大讚蕭任俠果然名不虛傳,端的了得。

宋遼百年無戰事,現在大宋也並未因要重新奪回燕雲十六州而單方麵撕毀盟約,與女真諸部同盟伐遼,加上契丹兒郎本就對武藝高強的豪傑十分敬服,是以其他的城內將官也顯得十分熱情,也因蕭唐得以險境逢生而向他沒口子的道賀。

次日一早,在錦州一眾官員的相送下,蕭唐、燕青、許貫忠、蕭義、段景住五人與耶律大石及其隨從啟程上路,又經過了來州、遷州等地進入遼國南京道地界。

已經進入了入秋時節,氣也不再向酷暑那般炎熱,待秋風吹過時落葉紛紛,枯黃色的葉子一片一片的飄落在地,雖然使人望去平添一股寂寥,可秋季同樣也是收獲的季節,當農作物的在陽光緩緩搖曳,並散發出金黃色的色彩時,兩旁耕田中辛勞了一年的農夫莊民也都可以露出了欣慰的笑臉。

此時蕭唐正與耶律大石同乘著一輛廂車,但見耶律大石眺望車窗外時不時經過的農戶,他的表情卻愈發沉重,並且在思量著甚麼事情。

蕭唐知道他是在為自己多災多難的祖國而心憂,現在雖然遼國仍然能夠掌控住上京道、中京道、南京道等領地,可除了政權分崩離析的遼東地域,在遼境各地匪患橫行,也有數路叛軍亂黨蠢蠢欲動。偏生現在執政的祚帝又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耶侓大石又豈能不因憂國恤民而冥思苦慮?

可是饒是他耶律大石有雄主之才,以他一己之力卻仍然無法力挽狂瀾,恢複大遼昔日的榮光,耶律大石也隻能夠在遼國大樹將傾之際率殘部至於西域及中亞等地另起門戶,而不能阻擋興起的金國將自己的祖國顛翻滅亡。

換句話來,我蕭唐需要做的,必須要比他這個西遼開國之主更為出色才是

就在這時,耶律大石忽然開口道:“若是遼東等地的百姓,也能似此處的鄉民活得這般安樂才好。蕭任俠,我大遼遼東禍亂相踵而至,致使無數百姓顛沛流離,恁也是親身經曆過的。可恨我耶律大石空有一腔報國之誌,可因資曆尚淺,不能教那幹亂臣賊子盡數伏法受誅,唉隻望恁再度來訪祖上故土時,無論是大遼還是南朝,都能共享太平盛世。”

蕭唐聞言暗歎一聲,心道不止是大遼已經按照原本的軌跡根基漸漸糜爛,如今宋國也是敗象已呈,有祚帝、宋徽宗這兩位一個賽著一個昏聵不明的昏君把持朝政,任他耶侓大石如何了得,恐怕也是無力回。

心有所感下,蕭唐便道:“君上若是無道,雖有忠良之士輔佐,總有治國良策終不能上達九重。常言道位高節低、人賤義薄。君子惑於微,不惑於大;人慮於近,不慮於遠,無論大宋大遼,若是盡在權奸掌握之中,身為一國之主,又不能體察國事動蕩之所在,恐怕也隻能累得朝中賢臣雖有心報國,卻也不能一償己願。”

按蕭唐已把話得較為隱晦,也並沒有在耶律大石麵前直言辱罵祚帝、宋徽宗在治理國家上都是混賬王八蛋,可以耶律大石才學底蘊,當然也能聽出蕭唐話語中的弦外之音,是以他先是微微一怔,隨即麵露慍色道:“蕭任俠,雖你是在南朝朝堂中是個名聲籍甚的英傑,可如此對我遼朝國事長道短,也未免與理不符吧?”